。佛说:“你若能给众多的饿鬼施以饮食,不但不会受堕,而且能延年益寿,遇事吉祥。”
阿难请问施食之法,佛为他说《焰口经》。从此以后,施放焰口,饿鬼都得到超度。
瑜伽焰口法会开始时,首先唱“戒定真香”,由主座拈香,于法台前礼拜。
然后,移至灵坛前,再由主座拈香,诵《般若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
完毕后,再到大士坛,唱“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遍,诵《大悲咒》,唱《观音赞》。
这些都是焰口的一些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回到主法台,真正的瑜伽焰口才开始。
首先,唱《杨枝净水赞》,主座拈香后,便正式登座,主座唱“四生登九品”,大众唱和“六道出三途”。
其次,维那举腔唱“千华台上卢舍那佛”,让主座有时间将毗卢帽戴好。
然后,主座鸣如意尺,唱《瑜伽焰口》的开卷语“会启瑜伽最胜缘”,大众唱和“觉皇垂范利人天”。
这样主座唱上一句,大众和下一句,整个焰口法会逐渐进入高潮。
在整个焰口法会中,腔调会经常改变,在法器的伴奏下十分庄严、悦耳。其中,有许多主座领唱,而大众和唱。
而且,在放焰口的过程中,主座必须结一些手印,如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变空咒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做种种观想,突出展现了佛教仪式的特征。
在焰口的后半场,主座将用咒语加持过的糖果等供品往场下撒,大众争着去抢。
据说人们吃这些食物会消灾解难,有很大福报,这也是高泽他们最喜欢的环节,要不然他们这些屁股下长钉子的小子,怎么会等那么长时间,去看去听这些根本搞不明白的经文呀。
就上面说的这一大套,高泽他们哪会知道呀,他们也就是照样学样,依着平常所见,自由发挥了。
高泽曾经听大人讲过一个笑话,说的就是放焰口念经的时候,有滥竽充数的和尚不会经文,就胡扯地念一声“主家开始烧饭”。
下面的锣鼓家伙一响,众和尚就跟着念叨“多放些味精少放些盐”,“茨菇多肉少,茨菇多肉少”,“京城到沪城,京城到沪城”之类,如此往复,竟然并没有多少人能听出来。
其实《瑜伽焰口》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唱词,尤其是“召请”的文字,听来更是让人动容泪下。
什么“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什么“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技头恨正长。”
什么“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什么“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
还有“漠漠黄沙闻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花正开时遭急雨,月当明处覆乌云,”
“长夜漫漫何日晓,幽关隐隐不知春。”
“胭脂画面争妍,龙麝薰衣竞俏。云收雨息,魂销金谷之园。月缺花残,肠断马嵬之驿。呜呼!昔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
“遇水火以伤身,逢虎狼而失命。悬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一点惊魂漾漾。呜呼!暮雨青烟寒鹊噪,秋风黄叶乱鸦飞。”
这些文词骈四丽六,优美动人,不知是谁作的,有人说苏东坡所作,未可知也读了这些文词,慨叹人生不论贵贱贫富,善恶贤愚,都免不了无常之恸。
然亦不须忧恸,曹子建说得好:“惊风飘白日,光景逝西流。盛时不可再,百车忽我逎。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高泽他们念一回“经”,敲打一回法器,还装作念念有词的样子,可是念的是什么,恐怕连自己都难听懂,更不要说别人了。
倒是高泽知道一点,他在书上看过的,有“三不来,三不来,杀猪徒不要来,老娘婆不要来,布政使不要来”。
杀猪徒是以杀生为生计,犯佛门大忌,老娘婆即稳婆,也就是现今的产科医生,认为是污秽的,因此不要来,而布政使是封建皇朝时代,一省的高官,称为藩台。
大约所称的布政使不是指此人,据说指裁缝司务。因为裁缝将织女辛辛苦苦织成的布匹,剪得七零八落所以也在三不来之中。
话说,这火星庙里是锣鼓、钟钹、木鱼,响声四起,乱作一团,香烛弄得烟雾缭绕。
火星庙本来就离村子非常近,响动首先就惊动了附近的村民,大家都挺纳闷的,这庙里都好长时间没有和尚了,怎么会传来钟鼓之声呢,再说王五爷也没在庙里呀,怎么回事呀?
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