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听过聂力,也是从家人口中得知。
远的不说,这个百夫长上次回家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家中生活变好了许多。
话说他一个百夫长,在当地也有点地位,关键县官不如现管嘛,毕竟家门口当兵,三教九流都得给点面子。
生活也自然是殷实之家,可上次回家后却发现了惊人的变化。
发现居然敢顿顿吃点小肉肉了,虽然只是野味,可经过盐巴腌制,那滋味绝对是美滋滋的。
“老娘,这您老人家什么时候舍得花钱买这么多的盐巴腌制这些肉食了啊?”
肉贵,盐更贵啊。
老娘面色红润,如一尊老佛,笑眯眯的说道:“这还是我儿的功劳啊。”
百夫长懵了。
“我?我半年才回来一回,我有啥功劳啊?”
有些迷茫的看向自家老娘。
老娘也不说话,还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媳妇跟他悄悄的说的。
“咱河西去岁突然冒出一个商行,背景强大的很呢。咱当地的白家啊,马家啊,全都有份子,不仅如此,据说那个咱河西的大英雄聂大夫也从中参股了!”
百夫长手捏了一下红豆,惹得一阵白眼。
“那跟咱们有啥关系啊?”
媳妇白了一眼他。
“你知道啥,为啥叫出手大方呢?咱河西之地,大大小小的官吏,只要在位的,就会按照官职拿到不等的红利,而这红利就是盐,咱家你不是在关内当百夫长呢么?一个月能领半斤上好的盐巴,可不是那发苦的东西哦!”
百夫长震惊了。
大手笔,真的特么的是大手笔啊。
“你是说河西之地的大小贵族,官吏都有?”
媳妇理所当然的说:“当然了,都有啊。全都直接用盐,这货现在紧俏着呢,说是在秦国一斤盐能卖出三两黄金,就这还有价无市。”
猛地,百夫长额头冒汗。
“这不是资敌?”
脱口而出。
媳妇白了一眼他:“你个榆木疙瘩,什么叫资敌?最近我也跟咱城中的一些贵族夫人时常聚会一下什么的,人家说这就是正常的什么商业行为还是啥来着,反正我也不懂!”
“不过,往后守关的时候,看到商行的商队你可带看着点,咱可不能把自家的好事儿弄没了,一个月半斤上好盐巴呢,一斤盐能换三两黄金,你自己算算咱家得了多大的利。你要是敢瞎整,可别怪你回家娘收拾你。”
知道自家男人最怕老娘了。
媳妇笑眯眯的威胁着。
盐,虽然国君不管,但对于销售还是有限制的。
尤其是不给秦国运,这玩意也算是诸国的一种默契,在他们认为,秦国,就不配吃盐。
尤其是好盐。
百夫长听着媳妇的“教导”,愣愣的点头:“你是说大家都收了哈?”
媳妇点点头:“是啊,咱县城的县令,还有县县丞,凡是吃公家饭的,按月分润,有多有少。有的只有一小包,咱家托你的福才能分半两!”
男人苦笑。
给他的半斤,他理解了。
能当上百夫长的,也不是傻子。这是看上了自己在关内的小权力啊。
什么小权力?
检查来往货物呗。
不然凭啥自己跟县令一个待遇?
县令据说才分半斤啊。
“媳妇,你问过千夫长的娘子没?他那拿了没?”
百夫长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
媳妇笑眯眯的说着:“当然问过了,这些日子我们时常会聚一聚呢。”
然后悄咪咪的说道:“据说千夫长一个月三斤上好的盐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