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夫人一介女流,只能在树下叫唤:“臭小子,你还不快下来!”
哥哥苏轼也在一旁规劝:“三郎快下来,别惹娘生气,没好果子吃!”
苏辙紧紧抱住树干:“娘,您要答应不打我,我就下来!”
嘿,这小子还讲条件!
就在程夫人准备吩咐下人把儿子抓下来时,老太爷苏序走了过来。
还没等母亲开口,苏辙就抢先求助道:“祖翁救救我!娘亲要打死我咧!”
程夫人按捺着火气解释:“爹,您不要听那混小子胡说。奴家让他写字,他倒好,在纸上乱写乱画。您说他该打不该打?”
苏序竟然乐呵呵地笑了,冲着树上喊:“三郎,你怎么这么顽皮?”
苏辙鼓着腮帮子,开始装委屈:“祖翁,辙儿才六岁,娘教我的学问都好难。我有认真听娘话,只是娘严格,辙儿不能像哥哥一样得到母亲的喜欢。”
苏辙实在是不想念书。
好不容易经历了地狱般的十二年学习生涯,跨过了高考的门槛。
才大一,父母又在耳边唠叨考研。
提起念书就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
谁知苏序不仅不训斥孙儿,反倒笑眯眯道:“三郎不想念书想出去玩对不对?正好祖翁要去庄上看看今年的收成,要不要跟着我一起去啊?”
只要不念书,去哪里都成!
苏辙两眼放光:“三郎愿意跟着祖翁!”
程夫人道:“爹,不能这样惯着孩子。”
苏序道:“三郎才六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总是把他关在家里会闷坏的,出去长长见识也好。免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既然父亲发话了,程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苏序冲树上伸开双臂:“三郎,跳下来,祖翁接住你!”
苏辙胆大,毫不犹豫就跳了下去,不歪不斜刚好落在祖父怀里。
苏辙趁机抱住祖父的脖子,不肯下地,生怕被母亲给拽走。
这时,苏轼走了过来:“祖翁,二郎也想跟着您去!”
苏序一口应承:“好好好!咱们都去!”
望着爷孙三人离去的背影,程夫人暗暗叹气。
丈夫年轻时也不爱学,父亲也由着他,直到二十七才开始发奋。
如今父亲又娇惯两个孙子,这将来该如何是好?
******
苏家在眉州也算家境殷实,在城郊有不少土地和佃农。
苏序一路领着两个孙子来到农庄上。
此时正值稻谷成熟的季节,佃农都忙着收割稻子。
苏序到处视察今年的收成,把两个孙子交给了村里的一帮小孩,让他们好好玩个痛快。
在农家,大一点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劳动力,陪着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都是些六七岁的小毛孩。
苏辙不大爱和这些臭屁孩玩,可他是少爷,孩子们都围着他照顾他。
从前苏草小时候每年寒暑假都在乡下外婆家里度过,其实是爸妈把他扔在那儿。
所以乡下什么好玩他门清。
可是现在的他可没什么心情玩耍。
苏家好歹算是书香门第,母亲教子又很严格,他以后只怕成天要和繁体字和古文打交道,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而且他最爱的游戏和电影也看不成了。
想到这里苏辙就幽幽叹了口气。
一旁的苏轼暗暗观察着弟弟,发现他似乎在烦恼什么事。
于是他带着弟弟,和一群小跟班一起下田骑牛、捉田蛙,下河捉螃蟹逮鱼,上树摘果子。
别看农村孩子小,个个都是爬树的高手,捉螃蟹逮鱼更是不在话下。
苏轼想用这种办法逗弟弟开心,可是弟弟依旧闷闷不乐。
当然啦,苏辙心里年纪二十出头,怎么和一群小屁孩玩得起来?
大家伙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山上有野鸡和野兔,那才好吃呢!”
苏轼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或许去了山上,弟弟就能忘记烦恼变得高兴起来。
“那我们就去山上!抓着了,就烤来吃!弟弟,咱们去吧!”
就这样,苏辙就被哥哥和一群跟班拉着进了山。
出发前,这些孩子在家里偷了盐巴,拿了火折子,还有一些工具。
随后,他们又避开大人的视线偷偷摸上了山。
古代的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