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叹道:“子由,我说你怎么能‘英年早婚’,原来是有这么厉害的贤妻。”
苏辙内心十分感谢和敬佩妻子。
“世英,如今银子在何处?”
韩世英道:“就在城外一个废弃的庙里,兄弟们看守着,我一个人进城来给哥哥报信。”
城外,满满五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白银,整整十万两,看得沈括眼睛都花了:“子由,你居然在大宋挣了这么多钱!”
苏辙道:“我一个人哪能呢?都是诸位兄弟的功劳。”
苏辙虽然是幕后的大老板,可是对手下的兄弟十分大方,大家也都死心塌地跟着他干大事业。
苏辙跟着父亲和哥哥上京的目的是参加科考。
为防父亲和哥哥起疑,苏辙留在了京都观察事态的发展,沈括则带着韩世英和胡缨,以及他们手下的人去了百公里外,寻找石灰石矿区。
和苏草对文科的厌恶不同,刘波从小对地理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时,他就能根据自己对老家的考察画出详尽的地图。
在众人出发之前,他就凭借自己的记忆,画出了石灰石矿区的位置。
只是古今地名有变化,寻找起来要费一番功夫。
事情紧急,不能耽误时间,好在韩世英和胡缨机敏又得力,沈括也省心不少。
另一边的汴梁,苏洵和兴国寺的主持慧远有些私交。
兴国寺坐落在半山腰上,是念书绝佳的地方,因此一家人去了寺庙借住。
慧远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沙弥照看,要茶饭都很方便,可以省下不少旅居的花销。
直到现在,苏洵和苏轼还不知道苏辙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富豪。
每一天苏轼和苏辙都在静室里用功。
苏洵常常和主持慧远一起下棋、高谈阔论。
一切都看似平静,但苏辙每日观察着山下的皇城,时刻担忧。
事态比苏辙预想的还要严重。
洪水退去,淤泥也清除干净,人们看似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实则酝酿着危机。
过滤净水太麻烦,过了没几天,人们就又用上了河水和井水。
达官贵人们可以让家丁去挑山泉水,可穷苦百姓只为了生活方便,根本没其他选择。
刚开始只是很少的人呕吐腹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
苏辙预感到那很可能是疟疾。
疟疾在现代是个小病,可在古代就是令人恐慌的瘟疫。
呕吐腹泻后人们开始脱水,必须及时补充电解质。
苏辙又如法炮制,把给病人喂糖盐水,多吃海带、木耳紫菜等含钾高的食物写进书信中,以箭矢送达到包拯手中。
配合郎中的药物,苏辙的方法确实起了作用,但只针对症状较轻的病人。
必须要止泻,还要从源头杀灭病菌才行。
苏辙一个人在兴国寺是心急如焚。
莫愁煮了去火的药汤来:“三哥哥,你嘴角都起泡了,喝点荷叶茶去去火。”
苏辙喝了茶,眉头紧皱。
莫愁蕙质兰心:“三哥哥,我知道你牵挂胡大哥他们。我相信他们一定能顺利赶回来。”
苏辙道:“城中已有不少孩子老人死去,我实在心痛。”
莫愁开解道:“先是洪水,又是瘟疫,说不定是老天见贪官污吏横行给的惩罚。”
苏辙道:“就算是惩罚也该惩罚那些豪门贵族,而不是穷苦百姓。”
莫愁叹道:“生死有命,三哥哥不必太自责。你一心为民,已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