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京城的名门闺秀哀叹苏轼和苏辙已经娶妻,其间,也有人来说和给他俩纳妾,兄弟俩自然统统都给拒绝了。
每日里,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周旋在各家的宴席之中。
苏辙很是倦怠,可父亲和哥哥却兴致高昂。
他们苏家在京城无权无势,只能依靠这样的方式结识更多的京城名流。
功名和利禄是天下男子趋之若鹜的东西,父亲和哥哥选择了前者,苏辙显然选择了后者。
身为穿越者,苏辙更加明白钱的重要性。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他有钱,可保家人生活无虞,可让自己有更大的决定权,可救济百姓。
这是祖翁留下的教诲。
他要苏辙达则兼济天下。
这一日,苏洵收到的邀帖十分特殊,只因邀帖的主人是文坛领袖欧阳修。
在邀帖中,欧阳修还特意说明,枢密使韩琦,员外郎梅尧臣等朝廷大员都会列席。
苏洵看了邀帖很是激动,连忙叫来了两个儿子。
“二郎、三郎,这一次醉翁的雅集咱们不可怠慢。去的宾客不仅是朝廷重臣,还是文坛巨擘,是你俩诚心求教的好机会!”
苏轼跃跃欲试:“能和这样的人物交往,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苏辙没有说话,他就是个去打酱油的,顺便看看仁宗朝诸位名臣的风采。
苏洵满是期待带着两个儿子参加如此重要的宴会,可偏不凑巧,到了相约之期,他头疼欲裂。
郎中开了药,细细叮嘱要卧床休息。
躺在床上的苏洵哀叹:“我苏老泉一生命运不济,于仕途总是差点运气。子瞻、子由,你们代表为父前去。切记凡事多谨慎些,万万要给那些前辈留下好印象。”
苏轼道:“父亲放心,子瞻定会十分恭谨。”
苏辙也宽慰道:“爹放心,我和哥哥会互相提醒,处处小心。”
苏洵点头:“有你们在一起互相扶持,为父也就放心了。”
莫愁拿来早就准备好的纱帽:“两位哥哥快去吧!千万不要耽误了时辰。爹爹自有奴家照顾。”
有莫愁在,苏轼和苏辙自然是最放心的。
两人戴上纱帽,款款而去。
欧阳修举办的雅集人不多,都是政坛和文坛的前辈。
他欣赏苏洵父子三人的才华,有提携之意。
听说苏洵抱病不能前来,欧阳修深感遗憾,好在两位小郎君如期赴约。
花厅里,早就摆好的酒宴,就等诸位贵客一一落座。
席上除了韩琦和梅尧臣,还有百官之首的富弼和文彦博,可谓都是大宋目前举足轻重的人物。
年轻的苏轼和苏辙在这帮重臣面前显得既稚嫩又拘谨。
欧阳修笑着为众人介绍道:“列位,这就是苏老泉的两位凤雏,二郎苏轼,三郎苏辙。”
一众老臣其实早就看多苏轼苏辙兄弟的文章,只是一直未见其人。
顿时众人打量起两兄弟来。
只见哥哥五官清秀,甚是儒雅,弟弟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豪气。
苏轼和苏辙一一拜见之后,才小心翼翼落在末座。
富弼微笑点头:“今观两位小郎君意气风发,才觉得自己老啦!”
欧阳修道:“后生可畏,天佑我大宋,能人辈出。我当日阅览二郎的策论之时,就有眼前一亮之感。”
韩琦有心考验苏轼兄弟,问道:“至周以来,文豪辈出,不知两位小郎君可有最倾慕的前人诗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