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义弟本来就深不可测,他是来凤街的主人也不奇怪。
苏辙又道:“韩世英是我的大总管。有人眼红来凤街想来个强买强卖,这才起了冲突。如今世英被拘押在牢狱,来凤街也被封。对方的野心不言而喻。”
包拯道:“如若是这样,无论于公于私我都会秉公办理。义弟拿这些银子岂不是看轻了哥哥?”
苏辙解释道:“哥哥误会了。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纵有良田千顷一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三尺。子由是真心真意想要帮助那些孤苦的孩子。而且我已经想好了名字,就叫‘安乐堂’,如何?”
包拯暗叹义弟好计策。
这简直就是把他供上了高台,台下无数双眼睛盯着,若不答应,就是不顾百姓死活的狗官。
“子由,这桩案子我会尽快去查,若真如你所说,哪怕对方是镇国大将军,我也不会畏惧半分!”
苏辙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连忙拱手道:“哥哥,子由心中还有一件秘密不吐不快。”
包拯道:“你我既是兄弟,但说无妨。”
“监牢里的韩世英不是别人,正是南康郡王的后人。”
包拯蹙眉:“你是说开国元勋韩令坤将军的后人?”
“没错。”苏辙沉声道,“哥哥既掌管刑狱,就应该听过十年前郡王府勾结西夏的案子。”
十年前,包拯还是陕西转运使,通敌的罪名如此恶劣,他自然有听说。
苏辙拿出一沓证据,都是韩世英和胡缨这一年来在汴京暗暗调查石萧侵占良田、抢夺妇女等罪证。
“哥哥,我素知你公正廉洁。弟弟恳求你重查南康郡王府的案子。如果韩家果真通敌卖国,子由立即交出其他余党,国法处置。若韩家是被冤枉,求哥哥替他们洗刷冤屈。想那南康郡王随太祖南征北战,为建立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如果他的子孙被冤枉,满门抄斩,韩将军只怕在九幽地府也会痛心疾首啊!哥哥!”
苏辙说得情真意切,几次哽咽。
包拯双手背在身后,仰望窗外,此时晚霞早已褪去,夜空中一轮明月高悬。
静默良久,包拯终于开口道:“南康郡王是大宋的功臣,若他后族被人谗言所害,我就是拼了命也要为他家平反。否则,多少忠臣良将会寒心啊!”
感激涌上心头,苏辙拱手道:“哥哥,我就知道你贤良刚正,不会坐视不理。若有地方需要子由,子由义不容辞!”
包拯走到满是银子的大箱旁:“哥哥先替流离失所的孤儿谢谢你。‘安乐堂’我会尽快派人筹措起来,望义弟记得今日之誓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来凤街重归平静,子由自当为大宋百姓效犬马之劳!”
这一夜,兄弟俩并没有过多的寒暄。
包拯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他嘱咐高达收下银两,自己先回府衙彻夜复查当年的卷宗。
韩家通敌卖国抄家案,原原本本展现在了包拯面前。
在仔细研究之后,包拯发现了一个疑点。
十年前,大理寺抓住了西夏的一个奸细,名叫马靖。
马靖在汴京潜伏了十多年,其间还娶妻生子,只为掩人耳目。
据马靖的口供,他传回西夏的大宋边防图、兵器库等等机密都是从当时的南康郡王手里拿到的。
那时,承袭南康郡王爵位的正是韩世英的父亲韩彪。
可是韩彪虽然为郡王,但已经是个虚衔,手里的兵卒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