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虽小但胜在清幽。
把前院细细欣赏后,苏轼走到了后院。
后院里有一棵参天的古树。
古树下站着一个妙龄的姑娘,正是二十七娘。
原来这棵古树被当地人称为月老树,许多善男信女都拿着红绸带抛到古树的树枝上,期盼月老能安排一桩美满的姻缘。
二十七娘出门时候难得,她一早就备好了红绸带,找了个借口偷偷溜到这里许愿呢!
可是她人小,怎么抛都抛不上去,红绸带几次被抛向半空又落在了地上。
苏轼看着这一幕觉得好笑,也不去打扰堂妹。
二十七娘不甘心,找了几块石头叠在一起,自己站得高高的想要抛成功。
谁知石头并不牢靠,摇摇晃晃几次后就彻底失去了重心。
完了,就在二十七娘以为自己要重重摔在地上的时候,却落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
愕然一瞧,正是姐夫苏轼。
二十七娘红了脸,连忙起身道谢:“姐夫,多谢搭救!”
苏轼看着把红绸带藏在身后的二十七娘,笑道:“二十七娘不是陪着姐姐在前院休息,何时到了这里?”
二十七娘支支吾吾:“我···我···”
苏轼假装不知:“我见二十七娘想要把红绸带抛向树梢,不如我来帮你吧!”
二十七娘红着耳根把红绸带递给了姐夫。
苏轼抬头,古树上挂满了红绸带,好多都已经褪色,看来时间久远。
苏轼用力一挥,红绸带就挂在了高高的树枝上。
二十七娘也仰着头很是高兴,因为传说里红绸带挂得越高,越能得偿所愿。
“多谢姐夫!姐姐还在前边等着我呢,我先去了。”
二十七娘说完一溜烟跑了,刚跑了没几步又调转回来:“二十七娘央求姐夫别把刚才的事情说与姐姐和堂哥知晓。”
苏轼微笑道:“我自当守口如瓶。”
二十七娘抬头望着姐夫,姐夫是新科进士,想来说话是算话的。
她赶紧施了一个万福后,小跑而去。
那一日,二十七娘穿着绿色的纱裙,宛若林间活泼的小鹿。
苏轼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竟有些呆了。
******
眉州苏府。
全府上下都忙碌着,只因家中三娘子要生产。
房间里,文姬疼得厉害,可是她担心外边的丈夫听见着急,一直紧咬着嘴唇不发出一点声音,汗水打湿她的头发和衣衫。
梁上悬挂着一根绳子,文姬就抓着这根绳子在产婆的指引下用力。
门外,苏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没有听见文姬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只听见闷闷的呜咽声。
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是担心。
不行!
他抬腿刚跨过产房的门口,就被一群丫鬟、婆子拦住。
听见吵嚷声,里屋的任妈妈出来,看见这一幕也来拦:“三郎,你这是作甚?”
“妈妈。”苏辙心急如焚,“让我进去陪着文姬。”
任妈妈急得跺脚:“我的小祖宗,女人生孩子,男人是不能进的!你赶紧出去!”
在21世纪,医生是鼓励丈夫陪产的,可在宋代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啊!”
忽的,里屋传出文姬凄厉的叫喊声,她实在是疼得受不了了。
苏辙的心都要碎了,他推开所有拦着他的妇人,冲到了妻子的身边:“文姬,你怎么样了?”
那群摔倒的妇人纷纷爬起来,又来规劝:“请郎君出去!”
文姬虚弱道:“三郎,你不该进来的。男子见了血对你的前途有阻碍。”
“放狗屁!”苏辙气到骂人,“我从不相信这些鬼话。今天我就要陪在你身边,守着你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