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家人的喜悦,苏辙其实是失落的,只不过他在家人面前不敢表露出来,怕他们担心更怕他们失望。
还是小时候好,至少可以没心没肺,疯玩疯闹,长大后的男人肩上全是责任。
苏辙很后悔,为什么小时候会盼着长大。
哎!
屋外响起了脚步声,苏辙赶忙起身迎接:“哥哥,你来啦!”
包拯虽年过六旬,但身体很硬朗,声如洪钟:“哈哈哈,义弟好久不见!你最近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我还道你把我这个哥哥给忘了呢!”
苏辙笑道:“岂敢!岂敢!此次殿试多亏了大哥周旋,子由才能全身而退!”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包拯亲昵地拉着苏辙坐下,“这还是全仰赖你的才学,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罢了!”
苏辙道:“大哥,不论如何,子由是铭感于心,来!我敬你一杯!”
兄弟俩许久未见,甚是亲密,一来二去酒菜都下了肚。
忽然,苏辙问道:“大哥,敢问一个私人问题,当初你可有一个妾室姓孙?”
包拯不解:“义弟为何问起这等事?”
苏辙道:“大哥你先回答我,一会儿我自会给你一个交代。”
包拯道:“数年前,我是有一个妾室姓孙,不过那女子性情刚烈,实在难以相处,遂给了银子打发她回了娘家。”
苏辙继续问道:“那女子性情刚烈,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
包拯摇头:“那倒没有,孙氏虽脾气不好,但也是个刚烈的女子。”
苏辙点头:“那么大哥可还记得是何时把孙氏送出府的吗?”
包拯实在疑惑:“义弟,你这是何故?”
苏辙催促道:“哥哥,你先告诉我!”
时间有些久远,包拯不是记得很清楚,他低头思索:“应当是嘉佑二年,你参加科举那一年。”
“那一月呢?”
苏辙追问。
包拯继续思索:“好似春天之时,那时候桃花正开。”
时间对上了!
苏辙心中泛起欣喜。
包拯问道:“义弟,你问我这些旧事到底是为何?”
苏辙冲着门外喊了一声:“小六子!”
很快,小六子送进来一个五岁的小男孩,那小男孩不是别人,正是孙氏所生的蛋儿。
古人算虚岁,事实上蛋儿才四岁,此刻站在屋里怯生生的。
小六子很会察言观色,把蛋儿留在屋内自己转身走了出去。
蛋儿想跟着出去,被苏辙拉住哄道:“蛋儿莫怕,伯父有话问你。你娘亲刚才不是和你说得好好的?”
蛋儿咬着唇,不情不愿点头。
包拯问:“义弟,这孩子是?”
苏辙道:“大哥,你看看这孩子眉宇之间像谁?”
在看到蛋儿第一眼的时候,包拯就觉得这孩子面善,等他仔细瞧过之后,赫然发现这孩子竟有五分像自己!
诚然,苏辙初次见到蛋儿就觉得他和大哥很像,但血缘亲情非同儿戏,所以苏辙必须要更加谨慎和小心。
他派人调查了孙氏周围所有人,确认她并没有其他男人,又问了哥哥孙氏离府的时间,如此一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包拯大惊:“义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辙这才娓娓道来:“大哥,这是孙氏的孩子,出生于嘉佑二年十月。”
心脏像是被人捏住,包拯第一次有这般惊慌的感觉:“所以,你的意思是他可能是我儿子?”
苏辙道:“大哥,我派人仔细调查过来,基本可以确定蛋儿就是你的孩子。”
这时,苏辙又冲门外喊道:“孙氏何在!”
不一会儿,孙氏羞怯地走了进来,看见包拯矮身施礼,喊了一声:“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