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宋:大哥又让我当冤种! > 第297章

第297章

工程虽然浩大,但好在百姓积极出力,工程进展得很快。

苏轼把这些都写进了给弟弟的家书里,甚至他还画了一幅画,把自己心中想象的新饮凤池画了进去,一并寄给苏辙。

苏辙看到哥哥在凤翔府干得风风火火,也由衷替他感到高兴。

只是修筑完成后再叫“池”就显得不对称了,因此苏辙在回信中建议哥哥把饮凤池改成“东湖”。

苏辙知道哥哥将来会和杭州结下不解之缘,在西湖修筑苏堤,写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流传千古。

所以他建议把饮凤池改为“东湖”,和西湖遥相呼应。

苏轼对弟弟的建议大加赞赏,他多么希望在东湖建成的那一刻弟弟同他一起游览啊!

就在东湖的扩建工程完成了大半的时候,知州宋选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拔去了襄阳。

接替宋选的新任知州名叫陈希亮,字公弼。

陈知州那时已经五十岁,但他身体还很康健,精神更是爽朗。

陈知州皮肤黝黑,瘦小身材,为人做事都很古板,哪怕是亲人也不会通融。

如果说苏轼和宋选上下级十分融洽的话,那么同陈希亮几乎就是水火不容了。

陈知州刚上任,就来东湖视察,苏轼也恭敬相陪,细致给上司讲解东湖的历史和设想。

沿路上,工人们见了苏轼都会喊苏贤良。

因为不认识新来的知州,只看见一个黑黝黝的老头,谁也没放在心上。

甚至有人问陈希亮是不是苏贤良的父亲,苏轼连忙解释这是新上任的陈知州,大家才喊了一句陈大人。

这让陈希亮很是生气,还没走完东湖的工地就黑着脸回了府衙。

知州这一生气离去,让苏轼是惴惴不安。

他回到家也是愁眉不展。

王弗体贴关怀:“二郎,莫非是东湖上出了什么事,让你不得开心颜?”

苏轼把今日陪同上司陈希亮的事情说了一遍。

最后还补充道:“我真不明白,只不过是百姓错认他是我的父亲,他就这般不满。以他的年龄正是我的父辈,要说起来还是我吃亏。娘子,我担心他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那我这个下属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王弗道:“陈公弼我听我父亲说起过。他也是眉州青神人。陈家离我家并不远,所以常听父亲说起他来。”

苏轼追问:“你父亲可说他人品如何?”

王弗道:“陈知州父亲去世时还年幼,哥哥霸占了家财,他一个人出门苦读。后来哥哥去世,留下两个侄子,陈知州不仅摒弃前嫌收留了两个侄子,还教他俩读书,后来,两个侄儿都中了进士。陈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又加之陈知州的高义,因而在青神传为美谈。”

苏轼喃喃道:“如此说来,陈知州应是高风亮节之人。为何今日如此小气?”

王弗提醒道:“二郎,你且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有其他事让他生气了?”

苏轼仔细回想,还是摇摇头:“毕竟他是上司,又是刚上任,我一直都恭恭敬敬,实在没有冲撞他的地方。”

王弗也很费解:“人的性情也是会变的,或许年纪大了就会小气些。官人日后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上下级龃龉,将来日子难过。”

苏轼叹气:“谁说不是呢!”

王弗安慰道:“官人,你将来要遇上的各级官员数不清还有多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脾性。你要放宽心,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别人指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