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把手里的印章摆放在自己的印章旁,刚好是一对。
看着印章,往事历历在目。
经历的太多至亲的离去,苏辙满心酸楚。
人啊!做人真苦啊!
门口响起敲门声,妻子的声音传来:“三郎,我能进来么?”
苏辙起身替妻子开门。
文姬挪动莲步,缓缓走了进来,看见了书桌上的印章。
她把手里的鸡汤放在桌上:“三郎,这是我亲自给你炖的,瞧你最近都瘦了。”
因为包拯的离世,夫君一直穿着玄色衣裳,茶饭都用得很少,人肉眼可见地消瘦了下去。
文姬知道夫君心软,她炖的鸡汤必定是要喝的。
果然,苏辙乖乖坐在桌旁,端起碗吃了个干干净净。
文姬叹气:“三郎,若包公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也会心痛的。”
苏辙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娘子,我让你担心了罢?”
文姬道:“我知你和包公兄弟情深,你遗憾未看见他最后一面。但人只能往前看,生活还得继续。包公的心愿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你要替他去实现啊!我也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苏辙抱住妻子,把头埋进妻子的肩膀。
有时候他也会累,可是他不能退缩更不能倒下。
“娘子,有你真好!”
“官人,能嫁给你为妻,此生无憾。”
******
皓月楼。
汴京城中刚刚落成的一家大酒楼。
皓月楼拢共七层,是由苏辙亲自设计,沈括施工的单体建筑。
地基和墙面里都用上了“钢筋”,准确的说应该是铁筋。
因为生产力的限制,沈括只能提高炼铁技术,铸成钢筋的形状,用以加固木质结构的建筑物。
开业当天,皓月楼顾客盈门。
里边的装修设计都别具一格,典雅别致,尤其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皓月楼里上至掌柜,下到伙计全是墨门弟子。
他们不仅仅是皓月楼的雇工,更是一个个行走的监听器。
店里每一个客人说的话,都会被收集分类,然后送到苏辙的面前。
诚然,皓月楼成了苏辙最大的情报收集机构。
苏辙之所以取名皓月,全是为了纪念义兄包拯。
包拯被称为青天大老爷,在民间传说中额上有月牙胎记。
皓月当空,驱逐黑暗,就如义兄照亮浑浊的世道。
义兄走了,但是他的高洁和豪气却留存了下来。
皓月楼三层临街的位置,苏辙、沈括和韩世英正在喝茶。
茶博士恭敬地添了几碗好茶。
看着楼里来来往往的达官贵人,沈括道:“真是上天机缘。没想到皓月楼会有这样的用途。”
苏辙原身学建筑设计,他本想运用所学落成一座建筑,也算是了一个心愿。
苏辙道:“存中,这也得多亏你帮忙,否则我的图纸怎会成为现实?”
沈括道:“咱们是兄弟,相辅相成,不分彼此。”
诚然,沈括的到来给了苏辙许多助力。
这时,韩世英道:“三郎,存中兄,你们瞧,永安王!”
前方的楼梯上,永安王正上楼去,全然没发现苏辙三人。
苏辙对身边的茶博士低低道:“去!让吴掌柜派几个机灵的,给我盯紧了。”
茶博士鞠躬后去了。
初秋的汴京城笼罩在肃杀里,苏辙的羽翼就像无数双眼睛窥视着城中各个角落。
哪怕是宫里也有人被买通。
“存中兄,子由,抱歉抱歉,我来晚了!”
晏几道在桌前躬身作揖,以示歉意。
沈括起身把晏几道拉到凳子上坐下:“七郎太客气啦,我们都是兄弟,不必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