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鲁古知道妹妹急了,不再打趣:“行行行!我带着你一起去!矿山之事非同小可,就连父亲也极为重视。你要去可以,但咱们要约法三章。你乖乖跟在我后面,去了不许捣乱!”
海离噘着嘴:“我又不是几岁的小娃,怎么就捣乱?”
涅鲁古不由得想起妹妹八岁时,非要府中下人站成一排,每人头上顶着一个馒头,她就拿着弓箭一个个射过去。
运气好的,逃过一劫,运气不好的,当场毙命。
涅鲁古强调:“不管怎么说,你听话一点。否则我下次再也不带你出去了。”
海离不耐烦地掏了掏耳朵:“行了!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快走罢!”
涅鲁古处处强势,可拿自己这个妹妹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沈括谋划了多年的能源大地图终于派上了用场。
只是就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实施的第一个地方竟不是大宋境内,而是契丹国。
不过这样更好,契丹国的疆域包含了现在的内蒙古和外蒙古的一部分,还有辽宁和吉宁一些区域。
这几个地方矿产都十分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
在没有电力和天然气开发的时候,煤炭就是主要的热力来源。
相比石油的开采需要大型机械,契丹国就有好几处露天煤矿,开采起来简单百倍!
沈括现在的目标集中的采煤和铁矿石之上。
他召集了在汴梁的墨门器械师,组成了研发团队,专门攻克炼铁技术难题。
这些年,在沈括的教导之下,这些器械师已经懂得了基础的现代物理和化学原理,成了沈括的得力助手。
沈括专攻技术,苏辙就专注投资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事务。
俗话说得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苏辙和沈括的强强结合,无疑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引擎。
在铁矿山附近,一座守卫森严的房屋。
这里是沈括一手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有北宋时期最前沿的技术,因而是绝密之地。
四周都有墨门中人看守,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矿山的场景更为震撼,无数的劳工在这里开采、选洗、锻造。
因为没有现代的各种机械,所有的步骤都得人工完成。
好在爆破的技术已经被攻破,节约了不少时间。
露天煤矿离铁矿山不过百里。
在布局之前沈括和苏辙、公孙鸿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露天煤矿简单,由高达和韩世英在那里监工。
开采好的煤炭就直接送往铁矿山,保证冶铁燃料。
当涅鲁古一行人到达矿山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宏大的场面。
这时,伙房中冒出了饭菜的香味。
随着晚饭的号角声响起,劳工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前往伙房洗手吃饭。
要同时供应上千人的吃喝拉撒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苏辙和公孙鸿可谓是绞尽脑汁。
由于时间紧迫,食堂、厕所、集体宿舍都非常的简陋。
苏辙来此就是为了解决劳工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毕竟具有现代管理的思维的他,绝不可能采用徭役式的剥削制度,而是推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
涅鲁古的到访并没有提前通知苏辙。
当他找到苏辙时,苏辙正在伙房里同劳工一起吃饭,穿着朴素,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个东家。
看见涅鲁古和海离,苏辙也是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