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欣慰无比:“这才是我的好孙儿!男子汉就当如此!”
赵顼的神情柔和了下来:“祖母,我又让您费心了。说了这么多话太累了,孙儿伺候你歇息。”
替祖母放下枕头,又替她掖好被角,赵顼守着祖母睡下才起身离去。
回到自己的寝殿,他把所有人都撵了出去。
官家把自己关在房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向皇后和高太后的耳朵里。
两宫齐齐来找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本在休息,但被说话声吵醒。
听了禀报,太皇太后叹气道:“你们谁都不要去打扰官家,让他好好静一静。”
赵顼确实需要冷静。
他刚登基不久,好多事,好多人他都需要考虑清楚。
拿起玉箫,赵顼吹起了那年苏辙吹过的曲子。
三郎说过,曲名叫《兰亭序》,想必是追思王羲之当年集会的热闹罢!
何时,他也能和三郎去到风景瑰丽之处,来一个雅集聚会?
烛光摇曳,映照着赵顼的脸从柔和变得越来越冷峻。
******
远在江宁的王安石,蛰伏了二十五年的王安石,终于收拾行李,准备上京,开展他轰轰烈烈的救国事业。
这次出发,王安石心情大好,写下了一首《出金陵》:
白石冈头草木深,春风相与散衣襟。
浮云映郭留佳气,飞鸟随人作好音。
而汴京的年轻帝王也等待他已久。
熙宁元年,赵顼和王安石终于在皇宫里再次相见。
当初,赵顼还是世子之时,就经常出入王安石的宅邸,听他讲变法之道。
如今,他已经成了皇帝,大宋新的主人,那么他就有了资本把王安石的变法之道,从纸上变为现实。
但赵顼并不敢冒进,于是询问道:“朕初登大宝,想要治理天下不是易事。我想向秦皇汉武学习,如何?”
王安石不以为然:“陛下既然想要治理天下,何必学习什么秦皇汉武?您要学习的是尧舜!”
赵顼想做千古一帝,听了王安石的话当然十分悦耳。
赵顼问道:“尧舜是贤明君主,朕要如何做才能向他们看齐呢?”
王安石胸中谋划多年,现在说起来那是头头是道:“陛下,如今我大宋财力困顿,风气日坏,法度也不合理,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危急时刻!”
赵顼急忙询问:“卿家可有应对之法?”
王安石不紧不慢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才是国家财源之根本。而如今我大宋国库空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治财之道。”
之前一班老臣支支吾吾都说不出个解决之法来,赵顼是日夜悬心。
如今终于有人提出具体可行之法,自然听得十分认真。
王安石的观点主要是一要理财,让国库充盈。
其二是人才的选拔之上。
大宋取仕除了科举还有恩荫,也就是祖上做官,后代可以获得官职。
王安石认为,恩荫会选出没有才能,也没得德行的官员,让百姓深受其害。
而且世家大族的子孙也会因为恩荫而不思进取。
王安石反对恩荫,对科举也有看法。
他认为应该从建立学校开始,培养国家需要的法律、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人才,而不是一群只会之乎者也,写淫词艳曲的酸腐文人。
所以朝廷取仕,一定要选择优秀的人才,只有人才能让国家机器良好运转。
为此,还要严格考核官吏,让他们不敢贪污受贿,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