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止苏辙一个人,条例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忙碌。
作为变法的中枢机构,里面每天都在讨论,起草变法条例。
皇帝很急迫,王安石也很急迫,下边的官员就忙得像只陀螺。
这一天,成员们又被王安石召集在一起开会。
目前,属官们草拟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
详细的内容每个属官都十分了解。
王安石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大胆直言,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就着手修改。”
话音刚落,大家就开始讨论起来。
事实上,这样的商讨已经进行过很多次。
王安石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只能修改细节,反对和阻扰绝对不行。
之前也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立刻就被逐出了条例司,甚至被贬黜出京,导致谁都不敢唱反调,只敢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当然了,如今除了苏辙,条例司里的属官都是王安石亲自挑选的心腹,也没人公然唱反调。
苏辙是皇上安排进来的人,王安石也看中他的才华,所以对苏辙还算客气。
如果不了解事情的全貌,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
所以苏辙从第一天进入条例司就很低调。
他默默听着同僚们的讨论,仔细查看他们写的变法条例,对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算是有了初步了解。
如今几大变法法案已经出炉,马上就要呈递给皇帝施行,有些话苏辙就不得不说了。
只见他上前一步,拱手道:“王相公,下官有些拙见。”
王安石道:“子由在条例司许久未说话,我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苏辙很是客气,道:“王相公一心为民办实事,青苗之法也曾在您出任的地方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要把青苗之法推行大宋全境,只怕不妥。”
王安石不解:“你既说青苗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何今日又要反对。”
青苗法的基础是常平仓和广惠仓。
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丰收了,供大于求,米价就会下跌;受了灾就到导致米价上涨。
为了平抑米家,朝廷在主要州县设立常平仓,稻谷价低时就进行收购,灾年米贵之时就以低于市价卖给百姓。
常平仓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百姓,打击囤积居奇的奸商。
而广惠仓就是大宋的储备粮仓,在需要时用来赈灾,救急用的。
青苗法是为了解决农民最艰难的春天。
这个时候,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但今年的粮食又还未收获,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
所以地主们会在这个时候借钱给农户,让他们度过难关,以免饿肚子,当然这利息很高,便是高利贷。
如果到期还不出,农村就只能卖地,造成土地兼并,甚至不少人卖儿卖女偿还。
青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具体的做法是官府借钱给百姓,这个利息比地主低。
王安石的设想是,农户能以更低的价格借到钱,而官府也能有利息收入,一举两得,既保护了农户,又打击了地主和土地兼并。
至于官府借出去的钱就以常平仓和广惠仓的粮食作为本金。
苏辙不徐不疾道:“王相公误会了,下官并非反对。当初鄞州推行青苗之法能让百姓有饭吃,官府有钱挣,仰仗的是您的清廉和品行。可如今要推行大宋全境,谁人能够保证下面的官员人人都能做到公正廉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