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阳道:“苏相国位极人臣,富贵泼天,却对发妻一心一意,成为一桩美谈。狄阳视相国大人为榜样,日后定会只有无忧一个妻子。”
苏辙哈哈笑了,他悉心呵护长大的花朵,别人连盆都一起给端走了。
从前是莫愁,现在是女儿无忧,将来还会是灵泽,璇玑和青玄。
谁让他养了那么多的女儿。
就在无忧的婚事举行之前,沈括和莫愁远洋三年终于平安归来。
喜上加喜,苏家上上下下都笼罩在喜悦中。
除了红薯、土豆、玉米种子,沈括还给苏辙带回来一个特别的礼物。
当苏辙看见的时候,整个人都乐得找不着北。
因为沈括手中满是红艳艳的辣椒!
两人见面的当晚,苏辙和沈括就亲自进了厨房,鼓捣出了一锅火锅汤。
其他人只见锅里殷红,像血一般,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就连莫愁和文姬见了火锅汤都嫌弃地躲好远。
苏辙和沈括视若无睹,找来了火炭和火炉,把火锅汤放在上边,一边煮一边把肉和菜扔进去。
太久没吃辣椒,苏辙和沈括的味蕾都有些受不了。
但他们依然一边喝酒,一边吃得“眉飞色舞”。
口福是有了,菊花却遭了罪。
当天晚上,苏辙和沈括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厕所,弄得文姬和莫愁半夜起来给他俩找药吃。
第二日,莫愁对着文姬抱怨道:“昨夜存中拉肚子,跑了十多趟茅厕,害得我一晚上都没睡着!”
文姬道:“我也是!”
莫愁道:“真是上辈子的冤家!明明拉得都走不动路了,他还躺在床上笑咧!我问他笑什么,他说是最美好的记忆。”
文姬无奈:“三郎也差不多。反正他高兴着呢!头一次见生病还欢喜之人!”
莫愁道:“算了,咱们也别管他们了,反正他们时常都会疯了似的,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文姬道:“小妹,赶紧给我讲讲你们这几年的趣事!”
“嫂子,我告诉你,出去一趟我才知道什么叫天大地大,无奇不有!有黑得只看见眼睛之人,还有脖子上套着圈奇长无比之人······”
莫愁的奇闻让大家听三天三夜都听不完。
不久之后,无忧出嫁,苏辙给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也因为如此,大宋厚嫁之风盛行,甚至还出现了攀比风气。
嫁女儿时,一个比一个准备得丰厚,可见大宋的开明和经济的繁荣。
远行的沈括已经归来,苏辙一方面安排田庄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一方面想着把哥哥调回京师。
虽然官家已经拒绝了好几次,苏辙还是不打算放弃。
既然帝王的运转已经进入了正常轨道,那么他在不在京师已经不甚要紧。
苏辙甚至做好了离开京师的准备。
无论如何,生命短暂,他都不能再和哥哥分开。
垂拱殿,苏辙求见。
赵顼还是老样子让苏辙坐到了身边。
苏辙还没开口请求,赵顼就先说道:“三郎,朕有一事与你商议!”
苏辙暂时把话咽下:“官家请讲。”
赵顼道:“西夏内乱之事你怎么看?”
实际上苏辙依然猜到官家会询问他这个问题。
西夏国军李秉常幼年即位,被母亲梁氏保持朝政。
李秉常成年后,梁氏表面上还政儿子,但一直把实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上。
外戚专政,年轻的李秉常不能容忍,暗自联络亲信准备夺权,谁知被母党先发制人,反被幽禁。
国君被囚,太后干政,西夏朝中两党势力不断争斗,造成内乱。
消息传到大宋,朝中俨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反战。
身为首相的苏辙一直没有表态,而他的态度对赵顼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苏辙来说,他目前最重要的目标是推广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解决国内粮食不足的问题。
粮食不足不仅会让百姓饿肚子,更会阻碍大宋经济的腾飞。
是的,到了这一步,苏辙必须把大宋建成世界第一强国,而此时进行战争就会打乱他的计划。
“官家,臣认为,咱们不如坐山观虎斗,让西夏内耗下去,自己削弱自己。”
从登基那一天起,赵顼就想挥兵北上,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