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黄州,他的心灵挣脱了自己预设的枷锁,从而变得更加自由和洒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这是他人生的大转折,大蜕变。
他在黄州些的另外两首诗可以完全看出他的心境。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罗曼罗兰的名言,用在苏轼身上恰如其分。
苏轼没有弟弟的沉稳和老练,看起来似乎处处都在给弟弟闯祸。
但他足以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他对生活的热爱深入骨髓。
人们为何爱东坡,因为他身上就是有一种感染他人的特质,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后世之人,无论生活给了开了多大的玩笑,你都要微笑着勇敢面对。
在黄州的生活,苏轼摆脱了弟弟的照顾,靠自己自食其力,他也确实感受到了平凡的快乐,况且他身边还有善解人意的王朝云相陪。
不久之后,王朝云给苏轼生下了第四个儿子。
他欢喜地给幼子取名苏遁,并为幼子写下一首《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如果说眉州诞生了苏轼,那么黄州便诞生了苏东坡。
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就是在黄州时期写成。
苏轼在黄州思想得到升华之时,苏辙还在中枢为改革拼尽全力,而沈括等人则在北疆与西夏对战。
北疆,庆州。
大宋军队与西夏军展开了阵势。
“快点!快点!”
狄阳和韩舒君催促着运送大炮的属下。
十二门大炮被架在了战场边的山坡上。
沈括带着学生比下边战斗的将士还要紧张,儿子沈域一直照看在父亲身旁。
他的父亲是个科研狂人,一忙起来就连饭都会忘了吃。
临行之前,母亲和舅舅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照顾好父亲的日常起居,还要保护好父亲的安全。
沈域当然知道父亲对大宋的重要性,虽然他是儿子,但他却操着老父亲一般的心。
这不,明明不让父亲到前线,可他偏偏不干,非要亲自督促大炮的发射。
点燃引线,随着巨大的声响,炮弹飞速冲向敌军的后方。
那个时期有火药,但大炮还是闻所未闻。
别说炮弹落地后出现的巨大坑洞和杀伤力,就是发射的巨大响声就足以让人心惊胆寒。
西夏军给吓坏了,主帅叶悖麻的营帐都给炸没了,幸而跑得快才保住一条性命。
被大炮的威力所震慑,西夏军心涣散,很快就被击溃。
大宋军队大获全胜,杀敌一万,俘虏一千。
不过因为大炮的精准度不够,有些炮弹落在了交战区,连同大宋军人也伤了,有一个炮弹甚至掉在了山坡附近。
沈域反应迅速,立马把父亲扑倒在地,保护在身下。
炸起的泥土溅了众人一身,唯独沈括在儿子的保护下毫发无损。
沈括连忙爬起来,只看了儿子一眼,知道他没事就连忙去查看自己的学生和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