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一直把皇权紧紧握在皇帝手中,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受到打压。
而能在身前就封王的臣子,苏辙是第一个。
苏家的荣宠可谓到达了顶峰。
吸取了从前的教训,苏辙一直把实权捏在自己手里。
太皇太后尽管有不满,可她身边根本没有值得信任之人能与苏辙抗衡。
于是她一直对苏家客客气气,苏辙不吃她的笼络,可苏轼却对赵家感恩戴德。
苏辙和太皇太后形成了一种默契,倒也相安无事。
这一日,苏轼的门生李格非前来辞别。
李格非由苏轼推荐,被外派去到惠州做知州锻炼。
临行之前,李格非登门向恩师拜谢。
五岁的女儿叫嚷着一起来,李格非没办法,只好带着女儿一同前来。
“多谢恩师的提携!”
李格非拉着女儿冲苏轼作揖。
苏轼道:“文叔,好好在地方历练历练,等你积累的经验我再向朝廷推荐你回到中枢。”
“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一定在地方兢兢业业,不敢辜负恩师的期望。”
师生俩正说着,恰巧苏辙走了进来。
如今哥哥的学生太多,苏辙也认不全。
苏轼介绍道:“子由弟,这是李文叔,我的学生。”
李格非先拜谒道:“李格非拜见魏王!”
苏辙不愿打扰哥哥和学生会面,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准备离开。
可他却感觉有人拽住了自己。
低头一瞧,才发现一个稚嫩的小丫头扯住了自己的衣摆。
小丫头歪着脑袋打量苏辙:“你就是打败西夏和契丹的那个魏王?”
见女儿放肆,李格非吓了一跳,连忙教训女儿道:“阿照,不许无礼!”
苏辙向来就喜欢女儿,眼前这个女娃娃一看就机灵得很:“对,我就是魏王,不知小娘子有何指教?”
小丫头道:“我以为你有三头六臂呢,看来你和普通人一样,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
李格非尴尬,连忙解释道:“魏王莫要生气。书铺里现在流行一种小画册,里面有讲您的英雄事迹。”
“还有这种事?”苏辙道,“我猜那画册里,我一定长着铜铃般的大眼睛,说不定头上还长着犄角,是个力大无穷的巨人罢?”
小丫头道:“你可真聪明,都给你猜中了!”
李格非教训道:“阿照,你怎么回事?咱们可说好出门要讲规矩的。”
小丫头不服气地闭紧了嘴巴。
苏辙蹲下来哄道:“胆大的小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小丫头道:“我叫李清照!”
苏辙惊喜地瞪大了眼睛:“你就是李清照?”
小丫头噘着嘴:“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李清照。魏王好像对我有意见?”
可不敢有意见!
苏辙回想起方才哥哥说的话,问道:“哥哥,你说李大人要去惠州赴任。”
李格非回答:“这还得多亏了恩师和魏王。在下明日就要启程去惠州。”
苏辙道:“惠州山高路远,那边天气闷热,瘴气又重,清照年纪这么小恐怕会水土不服。我喜欢这孩子,不若让她做我的义女,养在我的身边,我亲自教导如何?”
李格非听了又惊又喜:“小女何德何能,能做魏王的义女?”
“大概是缘分罢!我一见这孩子就喜欢。只是不知李大人愿意割爱否?”
李格非道:“能得魏王喜爱,是我李家的福气。只是小女脾气执拗,不好管束,恐惹魏王生气。”
李清照嘛,脾气大是正常的,苏辙早有心理准备。
苏辙望着小丫头,道:“你可愿意做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