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速度并不快,估计18节。
三点半多,船东慢慢的把船停了下来。
两队人都走出来甲板上,看看船东怎么安排。
“大家准备好鱼竿。
啊仔,去给大家准备鱼饵,发现烟仔鱼群了。
晚上就有钓大货的活饵,大家速度点,一会鱼群散了,手快就有。”
“钓上来的,放到这边这几个活水箱,你们各自放一箱。”
钓鱼佬听说有鱼群,都麻溜的把组装好的钓具拿出来。
“洋子,老方,你们快点,这东西来的快,散的也快。
洋子,用你的轻船竿啊!可以直接飞上来。
个头都是不大的。”老包发现洋子和老方两人速度慢慢的就催促起来。
原本想拿大船竿的余洋,立马换上轻船竿,来到钓位,把虾子挂鱼钩上,学着老包他们,就往下丢,快速抽动鱼竿来吸引鱼群。
“来了~来了~又一条,哇靠~好多,好多。快点取钩。”
一时间,甲板上的人都兴奋起来。鱼上的太简单,太快了,丢下去,就差不多可以上鱼。
余洋也学他们,快速的上了五条一斤不到烟仔,小手的有点颤抖。
“哇靠~这就是鱼群啊,这么多。”水面下密密麻麻窜游着的身影。
钓上来就放到身后的小桶,多几条船东儿子就会过来帮忙倒进活水箱。
“快点,再多打几竿,鱼群要散了。”船东在一旁观看指挥,发现鱼群要散了,马上大声呼喊起来。
“呼~”
八个钓鱼佬,都意犹未尽的收好鱼线喘了几口气,压制一下激动的心情。
“楚梁、冯华,你们上了多少条。”余洋问一下旁边的这两人。
主要是老包和老方这两人上的鱼多,上的又快,全场就他俩上鱼最多。
“二十多条吧,没有三十条。”
“我也是!估计二十三条,我大概数了一下。”
“额~!我才二十条。”
巴鲣又称鲔 ,俗名烟仔鱼、花烟,巴鲣为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也是游钓鱼,可做成 生鱼片 、煎食或煮汤食用,有 雪卡鱼毒之纪录。
烟仔身体为纺锤形,蓝色,粗壮,无鳞,体表光滑,尾鳍非常发达。主要特征是体侧腹部有数条纵向暗色条纹,背侧具线色斑条。鲣鱼背鳍有8至9个小鳍;臀鳍条14至15根,小鳍8至9个。尾鳍新月形,体侧具4至7条纵条纹,体背蓝褐色,腹部银白,各鳍浅灰色,头大,吻尖,尾鳍细小。除胸鳍附近具鳞行外,余皆裸出。大者长1米以上,一般体长400至500毫米。
生活习性:鲣鱼广泛分布于全球温热带海域,属远洋肉食性上层洄游鱼类,喜欢集群于冷暖水团交汇的水域,通常以沙丁鱼等小型鱼类、甲壳类或头足类为食。被鲣鱼群追捕的小鱼无处遁逃只能跃出水面,于是鱼群出没海域也常常引来海鸟群捕食,渔民则能据此发现鱼群,鲣鱼有靠近船舷猛吃洒饵的习性,所以钓(钩)起它们比从冰箱里取鱼也难不倒哪去。
就是因为鲣鱼有靠近船舷吃饵的习性,一伙钓鱼佬才能感受到上鱼的快感。
把甲板整理赶紧,收拾好东西,船东再次启动渔船,更换钓点。
“这些扎带都有不同的颜色,一会谁上鱼了,就绑上自己的扎带,给鱼放血后可以放冰仓。活鱼仓也可以放,不过得放一些耐活的,不然放下去一会就死了。”
“甲板上你们钓位后面都是隔出来的活水仓,可以拉开的。钓上来的,你们自己处理。”船东又开了一个小时停下渔船,出来甲板朝众人喊起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