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讲完,同行的轩辕正豪、长孙校尉、御林军都统领黄权、炼气巅峰百夫长李响无不佩服他的胆略。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有此胆气并不奇怪,毕竟是初生之犊有不惧猛虎的勇气,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谋略。
十六岁便有此谋略的奇才旷古未见,就算是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良将也未必有此谋略。
忽得天纵军事奇才轩辕正豪大喜,一扫损兵折将的阴霾,喜笑颜开邀云再兴一起进京接受封赏。
他已想好提拔云再兴为京畿卫游击将军,统令御林军镇守京畿,有此良将拱卫京城他这个皇帝便可高枕无忧。
众人叫云再兴小将军,他是沾乃父镇远将军云定兴之光,实际他在军中的军衔是最低级的尉官,比校尉尚有不如。
轩辕正豪想直接提拔他为游击将军足见爱才之甚,皇恩之隆。
虽是诚心邀请,云再兴却未同意及时进京,他还要先去父帅面前缴令邀功,然后才能进京面圣。
听他拒绝随驾进京,轩辕正豪面色一沉颇为不悦,及至听完他不同行进京的理由,转怒为喜暗赞此子少年老成堪当大任,欣然应允他先缴令再进京接受封赏。
至于封赏什么,一时不予揭示,留待来日给云再兴一个惊喜。
过扶风谷再行百里,后卫队斥候来报羽人并未追击,云再兴料轩辕正豪等不会再遇危险,遂辞行。
还未开口,前锋斥候又来报镇远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前来救驾,已在十里外扎营恭迎圣驾。
听说父帅已率大军赶来,云再兴遂收起辞行的念头,随皇帝一起去见父帅。
又行三里,见十数飞骑驰来,领头的骑士远远瞧见轩辕正豪,勒住马翻身下鞍,急走几步来到轩辕正豪马前,单膝跪地叩道:“臣云定兴救驾来迟请陛下降罪。”
与他同来的十数骑,也随他一起叩拜请罪。
“都起来吧,朕安好无恙,恕众将军无罪。”
“谢陛下!”云定兴领众将站起。
轩辕正豪盯着他,审视良久朗声说道:“云将军,你养了个好儿子,朕能全身而退全赖他谋划。”
“是陛下鸿福齐天,小儿岂能贪天之功,陛下谬赞了。”云定兴客气道,在说的同时偷睨爱儿,暗道:“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本事,今日长大脸了。”不由暗自欢喜。
“非朕谬赞,小将军用兵之妙,运谋之巧旷古未见,古之贤将犹有不及。”轩辕正豪大赞。
听在云定兴耳中既开心,又震惊。
高兴是因他伴驾多年,从未听轩辕正豪如此赞过一个人,儿子十六岁的年纪就得此赞誉殊为可喜。
惊的是自己为人父,与儿相处十多年,竟未发现儿子有此大能。
“陛下赞誉小将担不起。”云定兴未答话,云在兴接过话头。
“遇险不惧,处变不惊,受赏不骄,好好好,我大夏帝国又得未来柱石,可喜可贺。镇远将军,速遣大军各回驻地,你父子二人随朕进京,朕有封赏。”
“谢陛下!”云定兴跪拜谢恩,拜完见儿子还在马上未下地跪拜,干咳一声给儿子递眼色。
云再兴瞬即省悟翻身下马跪拜谢恩。
随后云再兴缴令,云定兴遣散大军随轩辕正豪一起回京。
一行人不日抵达大夏京城中州,先歇一日,第二日上朝轩辕正豪先抚恤霞萌关战死的御林军,封赏幸存者。
长孙校尉长孙无据由校尉晋升为龙武卫中郎将,顶兵部侍郎空缺入职兵部。
御林军都统领黄权由龙武卫游击将军晋升为龙武卫大将军,以他之军功本不够连升两级,因破格提拔长孙无据太快,为安抚黄权平衡皇恩,才升其为龙武卫大将军。
其余各人各有封赏,最差者也晋升一级,加俸禄十旦。
封赏完参与霞萌关战役的御林军,再封云定兴为一等定国公加太子太保衔领天下兵马大都督。
封云再兴一等安国候加太子少保衔领京畿卫游击将军,统领御林军拱卫京城。
父子二人各受封赏谢恩。
云定兴此次寸功未建却获封一等功,实因其子云再兴功劳太大,又年幼不宜封赏太过拔苗助长,轩辕正豪才封其父赏其功。
长孙无据心思机敏,能猜透轩辕正豪用意,颇羡慕云定兴养了个好儿子。
黄权则心有不服,但不敢直言。他虽不忿云定兴无功受赏,却也知云再兴功劳卓著,封一等公毫不为过。
移功于父,他虽不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