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将军有不同见解不妨直言。”轩辕正豪盯着云再兴笑意盈盈说道。
文武百官也一起看向云再兴,他们也认为长孙无据之计甚好。羽人内乱自顾不暇,正是一举荡平的绝佳时机。
“陛下,军机大事机密为要,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在朝堂之上议论甚为不便。”云再兴说道。
“小云将军所言甚是。众卿先回,小云将军、长孙将军,你二人随朕去御书房议事。黄将军,你率御林军把御书房围住,方圆二十丈内,任何人不得擅入,胆敢擅闯先斩后凑。”
轩辕正豪说完取下悬在腰间的佩剑交给身侧的太监,让他拿去给黄权,有此剑在手,黄权便有机便行事之权,上至一品要员下至贩夫马卒,他都可先斩后凑。
“臣领旨!”黄权平举双手躬身接过佩剑,转身出殿去调御林军。
众臣跪安之后陆续退出大殿,待他们散尽,轩辕正豪才领长孙无据、云再兴去御书房议事。
三人行至御书房,候在门外的黄权上前禀报已调来御林军守卫,还需一盏茶时间四面布防才能完成。
轩辕正豪不介意再等一盏茶时间,先夸黄权办事效率高,再吩咐他要不停巡视,以免被人拣漏偷听御书房内的秘密。
黄权应是退下。
轩辕正豪领长孙无据、云再兴进御书房,令赐座上茶,斥退随侍的宫女太监,只留一个从小跟着他的心腹太监续茶斥候。
心腹太监姓高,本名高家宝,为讨轩辕正豪开心,长成人后改名高护豪,是一品内侍任总管之职。
朝中百官与后宫太监,见到他都会毕躬毕敬叫一声高总管。
他如此受人尊敬倒不是他手握权柄,而是因为他是轩辕正豪身边的红人,每日都跟在轩辕正豪身边,所说之话极具份量。
无论朝中大臣,还是后宫的宦官都不敢轻易招惹他,万一把他惹急,在轩辕正豪面前说惹他之人几句坏话,那人便有性命之虞。
等太监宫女全退出御书房,高护豪才走到门前探头出去,左右顾盼见无人偷听,才关上门退回轩辕正豪身边垂手侍立。
“高总管,可以议事了?”轩辕正豪问高护宝,确认御书房内的秘密不会外泄。
“陛下,一切就绪,放心与二位将军议事。”
“好!”轩辕正豪端起面前的茶碗先饮一口说道:“小云将军,现在御书房已飞蚊难进,你可放心直言。”
“陛下,羽人内乱确实是我军施以打击的最佳时期。但情报来得突然,我军并未做万全准备,此时全线出击,一旦进攻不力,后勤不济,而羽人又暂搁争议,全力与我军作战,只怕会有先胜后败之厄。”
云再兴直言心中的担忧。
听他说完,轩辕正豪颔首点头十分满意。正所谓两军交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持续作战的充分必要条件。
只有后勤得到保障,军队才具备持续进攻的能力。天羽城的情报来得太突然,时机虽好,己方却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全面出击确有补给不济之困。
一旦补给不济,羽人组织反击,便有全军覆灭之危,不可不明查,年纪轻轻的云再兴能洞察精微,足见其军事造诣。
长孙无据在大殿上听他说不敢苟同,心中还有几分不满,暗自较劲要听听他的高见,听出漏洞立刻反唇相讥。
此时听他说完,惊出一声冷汗,较劲之心尽去,叹服道:“小云将军所虑甚是,无据太急于建功,几乎毁了好局。依将军之见,我等该如何做才能救回被困的百姓?”
轩辕正豪也想知道云再兴如何破局,双目盯着他的俊脸等他释疑。
“四面出击,三面佯攻牵制,一路长驱直入,以闪电之势连夺几城,然后停止进攻专注防守,做出要永久占领的姿态,同时派雄辩之士去天羽城谈判,以城易人。”
云再兴直言心中所想。
“三面佯攻,对后勤要求不高,以我现有储备保障一路进攻不难,此计甚妙。陛下,臣赞成按云将军之计行事。”
云再兴的能力长孙无据十分佩服,提到云再兴时不再以小云将军相称,而是直称其云将军以示敬重。
“云将军,依你之计,我军该从何处突破方能获得最大战果?”轩辕正豪目视云再兴问道。
“羽人内乱,黑羽轼君自立,他所倚仗的是统领的西路军。其叛乱时日不久,其余三路还未尽数收服,东南北三路与西路军离心离德,我们主攻西路,其余三路未必来援,就算来援也未必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