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
殿内氛围凝重,朝臣们屏息凝视着太师,他的声音如雷霆轰鸣:“陛下,臣有一事要禀报!在云城战争中,校尉钟南频频迷失方向,整个战局一团混乱,将领众多伤亡。军纪更是国家之本,绝不能被他们轻忽!”
曹肃愤怒地沉默片刻,眼中燃起不可遏制的怒火,然后大声回应:“太师,战争充满未知,胜败乃常态。不要把责任推给个别将领,要怪罪就怪我这个统帅!”
太师冷笑,语气刻薄:“统帅大人,你是战神,取得最后胜利怎么可能怪你。当时你在处理唐城战事,云城之事由钟校尉负责,他的错误让多少将领付出生命,他必须为此负责。”
殿内气氛更加紧张,众武将纷纷表露出不满,而皇上则陷入了沉默之中。
曹肃狂怒地盯着太师,声调激昂:“太师,你们这些文官岂懂战场险恶!钟南在多次战斗中英勇无比,他的一点小错误怎能掩盖他的英勇付出!”
太师眼中闪过刺骨的锋芒,道:“统帅大人,国家大事,不能因为文官不懂而轻视之。此事若不彻底解决,将来或许会衍生更大的问题。”
曹肃怒不可遏,双拳紧握,但只能愤怒而冷静地向皇上说道:“皇上,我愿全部责任。”
钟南闻言,神色间一阵错愕和感激交织。他抬头看向曹肃,目光中满是感激之情,同时也有一丝无奈。千夫长卢文站出来说:“皇上,钟校尉在平日为国出生入死,此次战事小节不足以抹杀他的功绩,太师言重了。 ”
御史大夫程卫国说道,“千夫长所言差异,纵有千般功状,一次过失便能摧毁前功。”
就在此时,中书郎李鸿挺身而出,激动说道:“皇上,太师,当时我就在阳城,亲眼目睹了曹统帅,钟校尉与一众将领在水深火热之际英勇拯救我们。願陛下察看钟校尉平日拼死效忠之实,垂怜钟校尉多年来为国拼搏的奉献。愿皇上深明其等之忠勇,宽其一时之大意,使其得以继续为国效犬马之劳。”
御史大夫程卫国目光一凛,看向殿中的众臣:“皇上,这位中书郎是曹统帅的岳父,恐怕是过于偏袒曹统帅麾下之人,中书郎这般公然为自家女婿麾下将领辩护,岂不是背离了大义?望皇上慎重考虑,勿因私情而让国事受损。”
他抬头望着皇上,眼神坚毅而坦诚:“皇上,臣当时决不辞死守卫阳城,为的正是保护陛下的城池和百姓,拼尽我们最后一丝力量。当时水生火热,敌军逼近,幸得曹统帅,钟校尉及其他将领们及时赶到。臣言辞所及,只是为了还钟校尉一个清白,证明他在国事中付出的忠诚,如今被御史大夫攀咬公私不分,实在冤枉啊!望皇上明察。”
程卫国面色严峻,再次开口:“皇上,中书郎此言乃是极力偏袒曹统帅,曹将军一时之过不容忽视。中书郎现在执迷不悟,仍在为他们狡辩,岂非深陷私情之中?臣恳请陛下深思熟虑,不要因个别将领的私情而轻忽国家大事。”程卫依旧坚持己见:“皇上,臣不过是为了国家大义,劝谏陛下切勿因个别私情而忽视曹将军在云城战事中的明显过失。”
中书郎李鸿欲再陈辩,然而皇上却眉头一皱,严厉地斥责:“程卫国,李鸿此地是朝廷,非是集市!莫要与泼妇一样在这里纷扰。”李鸿面色微变,唯有默默低头。皇上继续说道:“朕深知钟校尉功绩,但也不能掩盖他在战事中的疏失,太师言之有理。”
曹肃一直能感受到皇上对他的特殊偏爱。每当他踏入朝堂,皇上的目光总是温暖而宽容,仿佛是一片稳定的港湾。曹肃深知,这并非来自于一时的功劳,而是他与皇上之间深厚的默契和信任,所以他相信这次皇上都会像平时一样偏帮自己,没想到这次皇上却偏向了太师。
皇上冷冷说道:“钟南在云城战事中的错误不可忽视,国家大事岂容私情左右。程卫国言之有理,朕决定暂时罢去钟南的将职,以作为对他在战场上疏失的处罚。”
曹肃闻言顿时心情一凛,他躬身陈词:“陛下圣明,臣乃一军统帅,全部命令都是由臣下达,我承担全部责任,愿替钟校尉受罚。”
钟南决不愿意再让曹肃为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他突然跪下,说道“皇上,臣领罚。”钟南声音坚定而坚决,他的目光投向曹肃,充满了感激和歉意。
皇上神色沉凝,对曹肃说道:“曹肃,你虽有功劳,但也不能掩盖他的过失。此次罚谪仅为临时之措施,关乎国家安危,不能因私情而混淆是非。既然你是一军统帅,那你也跟罚吧。”
随即,皇上一挥袖,宣布:“曹肃,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