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电影开始,撞车的部分,分别用好几方的视角,
同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在道哥,警官,四眼等几个人的角度,来回叙述。
最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开始天上掉下来的可乐瓶。
很精妙的设计,一下子就把故事的主要人物囊括在了一起。
再比如最后道哥撞车的这段戏,先是从车内两对男主和保安队长的视角。
最后才是以道哥自己的视角,交代了撞车原因。
让观众心中一下子就解谜了,原来是道哥抢了男主的包,正开心呢,没看路。
一头撞在突然打开门的汽车上。
心中的疑惑得意解开,喜剧效果也拉满。
整个电影中,这种因果倒置,打乱时空的剪辑,营造了大量的悬念和笑料。
将整部电影的喜剧效果提升了一个很大的档次。
这种剪辑方式很早就有,但从来没有一部像李导一样,大量的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剪辑效果让片子更加紧凑激烈,观众的情绪一直都被调动着。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真的太惊艳了。
就像李导在采访中所说,每一部片子都要有他的风格。
也许,这种风格和黑色幽默喜剧,真的是完美契合。
电影的成功,也证明了观众的喜爱。
李顾导演,是一位大师级电影人。】
---------------------
李顾喜滋滋的看着助理给自己发来的围脖,张教授真的是懂行的啊。
前世里,《两杆大烟枪》以极低的成本,好像成了英^本土的第三票房。
盖导第一部电影,就一飞冲天,成了国际大导演。
同样的,同样风格的《石头》也以极低的成本,成了那年的票房黑马,创造了不小的票房奇迹。
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片子的人,绝对惊艳。
张教授的影评成了文娱热搜第一。
除了发行方推波助澜,本身电影的关注度也很高。
很多影评人都会吹捧或贬低李顾的电影,毕竟是这几年的票房冠军了。
只要写关于它的,自然会有流量。
只是这些没有像张教授这样德高望重,也没有他在行业的影响力。
周正导演很快就在张教授的围脖下面回复起来:
“张老师,这部电影我也觉得惊艳,你这一说,我才敢肯定,真的是大师作品啊。”
张一岗也马上发帖捧一捧,自己和老周就在一块呢,两人一起参加个节目。
看到他发了,自己也赶紧跟上。
这时候自己也没有片子,不是竞争对手,当然要说上几句好话。
【张老师,李顾的这部片子我也看了两遍,受益良多。】
……
以前和李顾关系不错的艺人,也都纷纷发声。
之前不好吹捧,太舔了,被人嘲讽。
现在张教授都主动夸拍的好,水平高。
那还等什么,这种热度真的是白送过来。
一时间,李顾的新电影,又又又出圈了。
这次不是以为爆笑的情节,不是以大明星的绯闻,这次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出圈了。
“卧槽,本来我就觉得李顾的电影剪辑很有意思,以为他是故意装逼,没想到,是真牛逼。”
“被大师认证为大师,李大师诞生了。”
“张教授说了,这就是一部商业电影,只要观众喜欢就成功了。”
“什么类型的电影,用什么样的风格。
一切技巧,都只是为了电影服务的,李导是真大师。”
“以前喷李顾电影混乱的人,哪去了,出来走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