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和严肃态度。
“时辰已到,关门!”随着一声洪亮且极具穿透力的吆喝声响起,科举考场那厚重的大门伴随着沉闷的轰鸣声徐徐关闭。这一刻,意味着大秦帝国首开先河的中原第一场科举考试,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拉开了帷幕!
大秦,科举考场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偌大的考棚中,考生正襟危坐,他们手中紧握着毛笔,眉头深锁,目光死死地盯着眼前的试卷,仿佛每一道题目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场关乎命运的较量,使得每个考生的脸上都写满了愁容与坚毅。
在这庄严肃穆的考场内,锦衣卫与监察人员交错巡回,他们面色威严且肃穆,眼神锐利如鹰,不仅在维护考场秩序,更是对每一个考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进行严密监视。
然而,在这众多为题所困的考生中,幽城书院显得与众不同。一人手执那份承载无数人希望的试卷,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与自信的笑意。原来,第一卷试题赫然以《民》为主题,这正是对当今大秦皇帝开明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度考察。
素来倡导“君舟民水”之说,视百姓为国家根基,认为君王如同船,民众则如水,唯有顺乎民心,方能载舟行远。因此,这次科举首卷便围绕“民”这一主题展开,既是对天下学子知识素养的检验,亦是对其是否理解并贯彻朝廷重视民生政策的一次摸底考核。
那位眼含笑意的考生深知此理,他将胸中的万卷诗书、满腹经纶化作笔下流淌的文字,洋洋洒洒,犹如江河汇海,倾尽全力去阐述他对“民”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社稷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