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得利谁就有嫌疑!”李儒的眼神如刀似剑,扫视周围每一个人的面孔,嘴角挂着一抹冷笑。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再次坐下来后,李儒的语气更加肯定:\"关于白莲教得到了何种利益,其实稍加思索便不难猜出端倪。我们在他们的分坛找到了盔甲兵器,这可不是寻常百姓能够轻易触碰之物。\"
\"确实如此。\"邓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王府的盔甲都是朝廷御赐,带有专属编号,绝非寻常渠道可得。\"
\"你们啊,\"李儒轻轻摇头,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责备,\"这背后必然有更大的势力在资助白莲教。为何选择白莲教作为刺杀太守的工具?答案不言而喻。\"
李儒站起身来,他的言辞愈发犀利:\"太守如果死了,只是白莲教造反的借口而已。在他们看来,只要白莲教开始造反,太守的死便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在其他地方制造混乱。这样一来,太守的死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就算朝廷追查,也只会把矛头指向白莲教,没有任何破绽。\"李儒默然片刻后,声音逐渐凝重。
\"而这白莲教,也并非易于对付之辈。即使他们不造反,也掌握着背后指使之人的弱点,并以此作为筹码不断壮大自身势力。\"李儒的话语里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连环阴谋,一环紧扣一环。\"
尽管这个阴谋已经相当完善,但仍有一个谜团困扰着李儒。他并未将此疑惑说出,因为他知道现在不是时机。那个谜团藏在他的心底深处,待时机成熟时,他必将揭开真相的面纱。
朱有诚的额头上冷汗直冒,他深吸一口气,尝试理清思绪:“你的话的确有理!和白莲教的勾结,我始终难以想象,太守被刺杀怎会和这神秘教派有所牵连?”
他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疑惑:“我身边的人,都是跟随我多年的亲信,他们之中,怎会有白莲教的人?这简直匪夷所思,隐藏得如此之深,如同天方夜谭。”
李儒微微一笑,回应道:“千岁的顾虑确实深谋远虑我心中也有诸多不解。”说罢,他的目光带着戏谑,扫过在场众人,“诸位,谁能为千岁解开这团迷雾?”
此时,外面的雨势愈发猛烈,长空之中,突然传来一阵嘹亮悠长的鸣叫。紧接着,窗外一道黑影在暴雨中顽强穿行,丝毫不受风雨的影响。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神采,他猛然起身,走向大殿门口。推开沉重的木门,雨水伴随着风势涌入。天空之中的黑影逐渐逼近,那嘹亮的鸣叫愈发清晰,还夹杂着几分欢快。
“在此!”李儒大喝一声,伸出有力的手臂。只见一只威武不凡的海东青穿过暴雨,缓缓收拢翅膀,稳稳地落在他的手臂上。这只海东青是锦衣卫经过严格训练,只有在重大任务时才会被派遣。
李儒背对着众人,从海东青的脚上一字不落地解下竹筒中的消息。打开一看,他哈哈大笑:“时机已到!人已到来!”说着他转过身来,“诸位,莫非你们还不愿意为千岁解惑吗?”目光扫过众人,“既然无人应声,那我就点名了。”
李儒眼中带着凌厉的光芒,驾着鹰缓缓走向一直跪地的冷所海身边。风雨从打开的殿门中呼啸而入,为这肃杀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冷酷。他轻轻拉起冷所海,声音虽然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公公,此时此景,您还是主动说出真相吧。”
冷所海浑身颤抖,脸色苍白,还未开口,李儒的目光已经转向他,继续说道:“苏公公,您是真耳聋了,还是在此装聋作哑呢?”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如同审判的钟声,让人不寒而栗。
靠在一旁柱子的老太监苏广坤,满头银发在风雨中凌乱飞舞。他的面容被遮住,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深邃,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疑惑、不解、好奇、错愕、震惊和恐惧。
李儒嘴角上扬,带着一抹讥讽的笑容,继续说道:“事到如今,您还要继续隐瞒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屑,“我虽有意冤枉过许多人,但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你苏广坤所做的那些勾当,如今已经败露,为何不敢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承认?”
说到此处,他忽然一拍额头,仿佛想起了什么:“哦,我差点忘了,你怎么能算作男子汉呢?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而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