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秦牧的十大政令的颁发,整个龙汉沸腾了,这一日,也被后世称为改天换日的一天,也被称为神武大同伊始。
随着秦牧召唤的文臣的一一到位,龙汉这台充满活力的巨舰启航,整个龙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座座书院拔地而起,一亩亩荒田开耕而出,一座座新城开始扩建,一所所审查院分部建立,一座座工坊屹立于城池,整个龙汉都是欣欣向荣的气息。
由于龙汉六州之地所有的取缔了乡村的设立,最低的都是县城,所以现在的一座县城都庞大无比,是当前这个世界的郡城的两倍之多。
而大胤之前遗留的那些世家豪族学院等,秦牧也没怎么着,只是现在的他们更加尴尬。
因为建城都是选的新地方,以前的那些城池全部被推平,不过却绕开了这些世家豪族学院等的地方,以至于城池建成后,他们全部被圈在了城外,孤零零的矗立在原地。
这些人想法很好,等着秦牧政权的妥协,却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局面,现在的他们家族所在地荒无人烟,家中所有的佣农都跑了,隐藏的人口更是在大军的逼迫下交了出去,虽然有大量的土地,却没人去耕种,只能看着它们长草。
养尊处优的他们总不能亲自下田耕种吧,一个个的吃着以前的老本。
看着日益更新的龙汉,他们知道必须得低头了,要么融入进去,要么慢性灭亡。
而大胤的学院也是麻瓜了,他们的想法是秦牧缺少官员,那么最后必然会求他们,请他们出仕,由于儒家对秦牧的抨击,他们都打算好了,要秦牧对儒家低头道歉,才会网开一面去出仕,毕竟他们这些学子也要吃饭啊。
可谁曾想,秦牧一直没有上门求他们,一个个也抱着看笑话的态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才知道朝廷官员虽少,但是完全够用,而且中枢已经各司其职,也不会有他们的位置。
再加上一座座书院的拔地而起,他们将目光重新投向学院,哼,学院起来了,总得要教书先生吧,他们又开始想象秦牧上门道歉的场景,以及当上先生后对学子进行洗脑,让这些学子为官后跟秦牧争权,他们把控朝堂的情形。
可谁知秦牧这边不仅书院修得恢弘大气,每座书院更是开了六科,而且每科都有二十名专业的先生,一座县城书院的规模配置,都已经超过了儒家盛名在外的几座学院。
听说皇城的长安书院更是有儒圣、大儒坐镇,光是教师就多达三百名,还有大量的藏书,以及上好的笔墨纸砚。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材都是珍贵的线装纸质版,他们从没有见过的雪白的轻薄如翼的纸张,而且落墨流畅,纸质细腻,还带有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对于其他的各科他们不太了解,但是对于文科的教材,他们太清楚了,每一本可以说是都是珍宝,一代代珍藏的竹简内容,上面都有,而且更加的详细,有些甚至是他们所未见过的,却觉得完全是这样的内容。
是的,秦牧对于文科拿出的教材,有经典的儒家著作——四书五经,法家的经典著作——《韩非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管子》。
当然秦牧明确规定,儒家学说以《孟子》为主要科目,同时在每座学院门口立碑,上刻每个穿越者必喊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眼瞅着龙汉一天一个变化,这些世家豪门学院终究是坐不住了,开始放低身子接洽官员。
内阁收到消息后,在请示了秦牧后,直接下令,取缔世家豪门的所有待遇,土地折换成商铺,归商务院管理,要么按百姓待遇接受安排住进民宅,要么自己掏钱购买宅院。学院不论学子先生都可进入各个书院学习,可参加科考,也可考核达标后成为书院教师。
哪个时代都存在贫富差距,秦牧当然不能强制安排,人心最难测,再说要是大家都一样了,就会全部摆烂,没有了上进心与奋斗的目标,所以所有的城池都在外城中划分了一块地方,建设了很多的豪宅,与普通民宅泾渭分明,极大地满足了人的虚荣心。
设计图纸是秦牧从系统购买的古代版别墅建筑图纸,除了与后世的建筑材料、家具不同外,其他的造型、格局、环境、配置都基本一样。这精美独特的建筑也吸引了很多的商人购买,就连宁毅都给自己整了一套。
而对于江湖势力就直接简单多了,锦衣卫马踏江湖,刀锋所过,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臣服,弟子全部参军,长老掌门入长安,成为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