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耀国,好的很,想打是吧,那孤就奉陪到底。”
“炎国军队自建立以来,还没有一次战斗损失这么大的,真当我炎国没兵了不成。”
“不行就再抽调两三个营过去,必须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孤要把他们给你灭国了。”
当厉夏得知新军的情况时,整个人愤怒无比,就像是发怒的狮子一样,不断的在廷议上咆哮。
众多大臣没有一个敢劝说的,就连一直找茬的太傅,今天也是特别的安静,毕竟新军的情况,大家都听说了,一支两万多人军队,两天就打没了。
同时大将军负伤不起,一名副将太内疚了,已经主动提出退伍了。
说一句难听的,这次光是抚恤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一支军队征召容易,想要训练出来却不容易,这需要花费最少一年的时间,除非舍得下成本,直接拉战场上,活下来的就是精锐。
训练了这么久,结果两天就没有了。
新军的建立,就是为了弥补炎国军队的不足,结果现在好了,准备了那么久,一下子就打没了。
如果这场战争只是输了还好说,将领的指挥错误,这是将领的责任,直接取消新军就行了,或者说更换将领。
但是这次却打赢了,而且还不是小胜利,而是一场大胜利。
那么将领就是对的了,他们并没有出现战略上的错误,厉夏自然要怪罪耀国了。
如果不是耀国横插一手,新军也不会打的如此艰难,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他把新军的损失,都怪在了耀国的头上。
当这次战争的经过以及策略,被详细汇报上来之后,太尉和孙夫子用沙盘模拟了好几遍,都认为龚立的应对是对的。
甚至表示,这次新军的战斗经过,简直是太漂亮了,也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就算是换成太尉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策略了。
尤其是太尉,他到现在也没有模拟出,杨佑廷带着一万大军,是如何抵挡住中山国骑兵精锐的。
毕竟那是身经百战的队伍,大将军也不是新人了,和蛮族较量过不少次,这样一位战斗经验丰富的人,结果就被杨佑廷给拼没了。
太尉复盘了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杨佑廷确确实实打赢了。
“大王息怒,以我炎国如今的处境,不适合同时对耀国和中山国两线作战,这样会拖垮我炎国的。”
“难不成这件事就算了,两万多将士白死了不成?”
所有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厉夏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也不能让手下白死而无动于衷。
“耀国虽然实力一般,但是他们跟在中山国背后,确实挺烦人的,不能让他们两国如此好过。
不如说动陌国出兵,去牵制耀国,或者说吞并耀国。
耀国和陌国关系也就一般,更何况陌国实力比耀国还差,一直都不敢明确站队我们。
如今耀国的主力已经被我们打残了,对于陌国来说正是机会,也是他们开疆拓土的机会。
要不派使者前往陌国,许下一些承诺,承诺他们要是拿下了耀国,那么耀国就是他们的,到时候双方结盟互不攻击。
不会让陌国成为附属国之类的承诺,这样一来的话,说不定可以说动陌国。
毕竟现在的大势已经出来了,要么炎国胜利称霸周边,要么就是中山国胜利,不管是哪一方胜利,陌国都不可能独处。
到时候反抗就可能灭国,不反抗就只能成为附属国,恐怕他们比我们着急,会接受我们这个建议的。
这样一来的话,陌国就真的成了我们这一边的,不想站队也不行的。”
虽然知道这样一来便宜了陌国,但是至少现在为止,陌国还是站在炎国这一边的,只是这次厉夏以盟主的身份号召对抗蛮族。
陌国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是一直在拖着这件事。
他们如果真的能够牵制耀国,就只能也坚定站在炎国这边了,到时候就算是想要后悔也不可能。
而且以陌国人少国弱的情况,也不一定能够吃下耀国,复制炎国吞并洛国的奇迹。
毕竟炎国在吞并下洛国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吞并之后又出了很多的对策,并不是说热血上头就成了。
见厉夏有了消气的趋势,相国他们也是好一阵相劝。
刚才谁也不敢说话,现在都成了人精,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