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坦诚,让厉夏都有点不知所措。.5-4!看¨书` ·更^新-最^快?
说得好听一点,厉夏算是帮了大忙了,给了郑公一个希望。
其实他只是提出了一种思路可能性,可能是灵光乍现,或者说随口一说,都有可能是思路。
具体的把思路变成事实,厉夏还做不到,要不然怎么让新儒自己探索。
听起来容易,但想要做到并不简单。
就像当初的拼音一样,感觉一下子就出现了。
其实那是有了借鉴对象,才有了那些字母的出现。
可是对于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些字母借鉴,只能依靠现有乐家的音,来制订一种音韵,这可是很难的事情。
新儒将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说别的,就是声调好像都不止四个。
如果轻松的话,李睿如此自负的人,也不会请援兵了,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直接把新儒当家人给召唤过来了。
同时以炎国的体量,也根本没有培养巨子的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太小了。
郑公就算是完成了那两项,在炎国全面推广,恐怕也很难成为巨子。
很显然,郑公打算依靠新儒的力量,在全人族推广这两项,只有这样才能有成为巨子的希望。^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
如此一来,他也没有必要过来。
但是郑公还是来了!
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感谢厉夏的思路。
厉夏的思路是珍贵,但是没有珍贵到一位贤公带着一个大家来投的地步,郑公是给足了厉夏和炎国面子。
同时也是给厉夏打个招呼,这名望可能要被他占据了。
至于字书,由郑公亲自编写,肯定再好不过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字,主要是死记硬背,所以郑公的年纪以及阅历,名望之类的,证明他更加大有学问,知道的字也更多。
所有他写出来的字书,也肯定更加的完善,不会像一般夫子那样,只认识简单的几百个甚至一千来字。
虽然字书作为启蒙书籍,不需要那么多。
但是更加完善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厉夏不嫌多。
至于推广到全人族,说到底那是郑公的努力成果,人家这么做无可厚非,自己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没有那么重要,自然也没有阻止的理由。
“郑夫子谬赞了,孤也只是突发灵感,随口一说罢了,当不起夫子的夸奖。”
厉夏嘴上虽然谦虚,但是能被一位贤公如此重视,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齐¥盛??小?1°说`%<网a ?}无*错?内e容(%
看到没有,贤公都对孤恭恭敬敬。
有的人,甚至第一次听说大王给新儒布置的任务。
大家也是有眼界的人,自然可以知道这两条思路的价值,如果可以真的全民推广的话,成为巨子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只要能够深入,多几年的时间积累,成为亚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人族虽然广阔,并不是全民皆学,能够学习的终归只是一部分罢了,成为亚圣真的很难,除非都能像炎国这样,实行全民教育。
即使炎国,全民教育也都不完善。
而且并不是免费的,只是让大家摆了一个诱饵。
告诉大家无论男女,都可以学习,有了知识都可以通过大考当官,不仅可以当官,还可以改变阶级。
就因为有这两条诱饵,所以炎国百姓读书的孩子才会那么多。
毕竟他们世代都是平民,大王给了他们一个晋升的渠道,这是世世代代盼来的,谁能不为此疯狂。
这可是开了先河的。
另外一个改变阶级的机会是当兵,毕竟当兵有危险性的,大家也不希望孩子去死。
所以先让他们读书,实在不听长大了,再让他们当兵,总有一个机会可以改变阶级吧。
因此郑公就算是全人族推广,也没有炎国的效果好,更何况还有官方的支持,以及其他地方的排外。
这也是郑公要过来看看的主要原因,他感觉炎王很聪慧,虽然炎王口口声声说随口一说,但思路这东西真的说不好。
而且炎王把炎国治理的那么好,不可能仅仅依靠运气吧。
他过来这里,也可以近距离向厉夏请教,能够更好的完善这两样东西,这可能也算过来的原因吧。
毕竟距离那么远,闭门造车也不是事情。
其他百家之人看向大王的眼神都有点火热。
大王的眼光是真的很好,他看重粪肥,大力支持农家研究双季种植,如今都大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