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另外两名刺客的审问,也很快结束了。\e^x?i·a?o`s,.-c-o!m?
两人也没有隐瞒,他们就是隐家的弟子,刺杀厉夏并不是有人指使,而是为了名而来的。
厉夏身为人王,却做出杀王的事情,惹得天下沸腾。
隐家人认为,这是为民除害。
他们这么轻巧的交代,因为他们就算是刺杀成功,也会公布出去的,毕竟是为了名声,不公布出去,如何增长名望。
厉夏没有得罪隐家,却成了隐家刷名望的工具。
因为答应过阿珂,厉夏并没有直接处死二人,而是把二人关了起来,等回去之后再处理。
闲聊的时候,厉夏难免的谈到了荀夫子实力上面。
“没有想到,荀夫子竟然还是一名武人。”
“大王谬赞了,其实在下并不是武人,刚才使用的只是一种能力,名叫君子剑。
君子剑并不是武人的内力发劲,而是君子的名气发力,消耗的是名气并不是内力。”
荀野解释道。
“大王不要以为在下是读书人,就觉得在下手无缚鸡之力了。
在下承认,不少读书人确实不适合战斗,但是我儒家可不包括在内,儒家讲究的君子之道,其中就有剑。:<三a$[叶?屋?\ >无?}?错,)?内|±t容1~§
而且儒家的至圣先师,本身也是一个高手,这君子剑就是至圣先师发明出来的。”
厉夏承认自己狭隘了,或者说对读书人有刻板印象,但是从荀野的事情之后,他对读书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去哪了,大部分比较弱的夫子,其实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研究学问了,自然没有时间去习武。
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人的精力有限。
而君子剑并不是习武之人的,毕竟不用内力,只依靠名气来发挥,所以比较适合读书人的方式。
读书习剑两不误。
身体素质可能依旧比不上武人,但是剑术不一定比不上。
“孤刚才观察过荀夫子的君子剑,显然是走的柔之路线,这一点倒是和乐家的剑舞有点类似。
都讲究以柔克刚,把轻,巧,快发挥的淋漓尽致,看似软绵无力,实则暗藏杀机。”
荀野在旁边点了点头,“大王慧眼如炬,在下佩服。”
“实际上,乐家的剑舞就是从君子剑演变来的,同样不需要内力,只要有名气就可以使用了。
不过剑舞更柔美,更加注重观赏效果,以轻柔闻名,巧和快稍显不足,以至于威力也略有不足。°比?^)奇?中μ文±网!
而我们使用的君子剑,主要以巧劲为主,轻和快稍显不足,威力只能是一般,但是战斗技巧却很强。
如大王所见,隐家的杀人术,主要讲究的就是快,威力才是最强的。
缺点同样明显,追求一击毙命,导致他们没有太多技巧,更不轻柔,一旦刺杀失败,就很容易落于下风。”
厉夏点了点头,表示长学问了。
他还以为君子剑和剑舞是同样的道理,毕竟他说的那番话,就是夸赞剑舞的,只不过厉夏用来夸赞君子剑了。
谁能想到荀夫子这么懂行,一下就说出了两者的区别。
还能够举一反三,把厉夏夸赞的几个点,对应三种不同的战斗方式,只能说遇到懂行的了。
第二天,厉夏就病倒了。
同时把遇刺的事情,通知了景国,也通知了天下。
别管是不是你景国指使的,但是厉夏是在景国遇刺的,这一点景国辩解不了,景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厉夏以受惊导致生病为由,开始问责景国。
原本和景王就不对付,会盟期间,景王更是不断的找茬,让厉夏对于景国没有什么好感。
如今又在你景国遇刺,厉夏怀疑景国有人跟刺客勾结,故意放刺客进来的,对此表示严重的不满。
要是其他国家的话,厉夏吃点亏也没办法,追究不到人家的责任,但这是景国,厉夏也不能让对方好过。
既然你泼脏水给我,说我刺杀陌王。
那我就坐实你们和刺客勾结,派人刺杀自己。
自己有没有杀王还是捕风捉影,但是自己遇刺可是真的,既然已经得罪了,那干脆多得罪一些也不过分。
这也是一个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