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69章 后事余波,真正算的是人心!

第69章 后事余波,真正算的是人心!

加倍的虐待身边的人。

朱允熞只是轻轻的引导,让婢女能买到“毒药”,就轻而易举的杀死的朱樉。

而朱樉一死,几名婢女也自杀了,老朱也根本就无心追查。

高明的计策,并不需要任何繁复的算计。

真正算的是“人心”。

朱允熞正是算准了老朱的心,朱樉的心,婢女的心,才定下如此策略。

看似很简单,实则非常高明。

那些看似无用的手段,替朱樉求情,在老朱面前一步步引导,乃至对朝臣的反计,对秦王府中情况观察……

任何阴谋诡计,归根结底,玩弄的都是人心。

朱樉的事,让朱允熞慢慢改变了想法。

朱允炆若是继承大统,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反过来,如果是老朱立朱棣为储君,让他当皇帝,那朱允熞的处境,就真的好吗?

一开始的时候,朱允熞确实是这样想的。

朱棣没有经过靖难之役而当皇帝,他没有必要对付自己这个侄儿。

但现在,朱允熞已然改变了想法。

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终究是靠不住的。

此次朱樉指使人刺杀朱允熞,朱棣肯定没有参与,但他真的就毫不知情吗?

还是说,他其实早就听到了风声,或者预料到了事情有可能发生,故意听之任之呢?

若是朱允熞身死,事后再查出是朱樉所为,那对朱棣而言,就是一石二鸟之计。

去阳山狩猎的路上,朱棣尚且知道派马和前来接他。

还解释说自己没有亲自前来是因为有狩猎的事情要布置。

怎么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事了,反而没有派人一起与朱允熞回来呢?

如果有的话,刺杀案就不会发生,侍卫和莺儿也不会死。

这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一时疏忽,已经无从查起。

但此事提醒着朱允熞,绝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中。

储君之位,他也要争。

而且,朱允熞发现,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在老朱心中,有了极佳的印象。

在这场储君之位的争夺中,占据了优势。

下人备好马车,朱允熞便往宫中而去。

皇宫内,老朱正在批阅奏章,朱允熞走了进去。

“皇爷爷!”

他并不下跪见礼,而是笑着奔向老朱。

老朱将手中毛笔放下,抱起朱允熞道:“熞儿来了,让皇爷爷看了,又长高了没有?”

朱允熞撇了撇嘴,道:“哪有这么快啊,皇爷爷昨天才见过呢。”

老朱哈哈大笑。

朱允熞察言观色,发现朱樉虽死,老朱却并没有多少悲戚之情。

看来,在他心中,对这个儿子,一直都十分纠结。

一方面,朱樉的所作所为,早已触及老朱的底线,老朱恨不得将他拉出去砍头才好。

另一方面,朱樉是他的儿子,身为父亲,老朱实在不忍心处置儿子。

特别是朱樉派人行刺朱允熞之后,更是让老朱左右为难。

如今,朱樉一死,一了百了。

对于老朱来说,反而是松了口气。

从此再也不用纠结该如何对待朱樉了。

“最近倭寇又在肆虐沿海一带,实在是可恶。”

老朱正在为此事烦恼。

有明一代,倭寇之乱从老朱在位时就开始了。

自镰仓幕府倒台,东瀛进入了南北分裂时期。

这时候,东瀛不同武士集团之间战争频繁。

一些在战败逃亡的武士,转而流落到海上,成为海盗。

他们来到我国沿海地区,大肆抢掠,也就成了最早的倭寇。

后来方国珍,张士诚等先后败给朱元璋,他们的余部也逃窜到沿海地区,与来自东瀛的海盗相互勾结。

再加上沿海一些走私商人的配合,因此,明初倭寇之乱就爆发了。

倭寇的影响十分深远。

没有倭寇,也就不会有海禁。

后来虽然隆庆开关,但此后的几百年间,在禁与放之间,明清两代始终是摇摆不定的态度。

这一直沿续到后来的鸦片战争。

“皇爷爷,我这次进宫,带来了一件利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