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些苦头。”
朱元璋眼睛里泪水都快要出来了。
但又想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万里江山,千钧重担。
总是要紧牙关,才扛得起来。
老朱自己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因此,也这样要求后辈。
他吩咐道:“令御膳房好生准备一些熞儿喜欢吃的,待到熞儿处理完朝政,立即送过去。”
他也只能这样来关心了。
却哪里知道,朱允熞现在早就吃得饱饱的,睡得舒舒服服了。
……
……
……
第二天一早,朱允熞伸了一个懒腰,醒了过来。
想不到在文华殿的坐椅上睡觉,竟然也能睡这么香。
宫女太监们,忙着前来侍候。
很快,洗涮完毕。
他这才回到坐椅上,目光望向下方通宵达旦工作的文官们。
一个个黑眼圈老大,眸子内血丝密布,看着都有几分可怕的样子。
“太孙殿下,奏章我等都已批阅完毕,还请太孙殿下检查审核。”
刘三吾、黄子澄,齐泰等人,依次将批好的奏章呈上。
不错嘛。
这么多奏章,竟然看完了。
强!
朱允熞在心中赞叹一声。
这些文官批阅处理奏章的速度,还真是非常牛逼了。
若是他的话,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处理不完。
但这些人,竟然只用一天一夜就批完了,委实厉害。
接下来轮到我了?
朱允熞随手拿起一本奏章,看了一下。
里面夹着批阅的纸条,不止一张。
但纸条上写的字,都是大同小异。
“知道了!”
“好!”
“心意领了!”
……
原来,这是一份贺表,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但内容就是恭贺他成为太孙。
看这个奏章纯属浪费时间,幸亏没看。
朱允熞又随意挑了几本,漫不经心的翻看了一下,笑道:“诸位大人辛苦了。”
“我看这些奏章虽然多,但大体上可以为奏事的,请安的,谢恩的,以及贺表。”
“又可以分为京官的,地方的。”
“还劳烦诸位大人将其分门别类,我再来审核检查。”
此言一出,下方的文官们顿时一个个面面相觑。
原来还想看他出丑,看他如何能审核检查这上千封的奏章呢。
没想到,球又踢回来给他们了。
但也没有办法,这个理由,他们还真挑不出毛病。
只能在心中暗怪,为啥不早点说呢?
要不然,早早就分门别类好了啊!
心中想着,嘴上当然不敢说,只好又按朱允熞说的,整理了起来。
好在之前批阅过,现在整理起来也快,花了大半个时辰后,总算是全部整理好。
九百多封是请安,谢恩,贺表。
真正奏事的奏章,连一百封都不到。
而这其中,地方官员所上的,只有十余封。
朱允熞将请安,谢恩,贺表等奏章丢到了一旁,只挑了奏事的奏章,看了起来。
他着重看的,并不是奏章的内容,而是文官们的批阅。
毕竟,奏章内容动不动就是几百字,几千字,但批阅的内容,往往只有几个字,几十个字,非常简单明确。
他们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写更多的批阅内容。
要不然,也无法在一天一夜的时间,批阅完这些奏章。
对于几名官员批阅意见都一致,没有异议的,朱允熞便随便挑了一个人的,用朱批批红。
这一类又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因为奏事的奏章,大多数也是京官所上,并没有什么大事,自然也争议不大。
而地方官员所奏奏事的奏章,同样有一半是所谓祥瑞之类的,或者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
真正需要他认真看的奏章,也就几封而已。
很快,在下方一众文臣惊诧莫名的眼光中,朱允熞看完了奏章,并圈点出了自己满意的批阅。
偶尔也亲手写上几笔。
“好了,谢恩的,上贺表的,请安的奏章,报个名字记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