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骑快马,一路风驰电掣而来。
朱允熞回头一看,领头的人,是一名经常在老朱身旁侍候的老太监。
“陛下有旨,加封太孙殿下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领兵出征,平定倭寇,凡一应军务,皆由太孙殿下处理,不必奏闻。授“便宜行事”之权,有不听军令者,许先斩后奏。”
老太监将圣旨呈给朱允熞,与之一起送来的,还有一枚威武大将军的金印,以及一面王命旗牌。
朱允熞这才想起,自己走得很急,貌似还真没有向老朱请封一个“军职”。
虽说他是太孙殿下,又是监国,理论上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但除了皇帝亲征之外,即使储君领兵,按例也要加封军职,才能统帅千军万马。
否则,前线将领便可用“军国大事,非是小可”为由,拒绝听令。
就好比内阁可以用廷寄指挥军队,但内阁首辅真要去前线统军,也得先拜帅,加封“督师辅臣”之类的职务。
不过,威武大将军?
这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给自己封的军职吗?
我抢过来了?
朱允熞心中一阵无语。
好在朱厚照虽然有些任性胡来,但领兵打仗的本事,还不算太差。
也没有给威武大将军的封号蒙羞。
他接过圣旨和金印,将王命旗牌挂在马车上,再度转头,望向李景隆。
“李景隆,你当真要拦大军道路,阻军队前行吗?”
朱允熞的声音虽然稚嫩,但语气中已是杀气凛冽。
李景隆心中一紧。
他敢来拦阻,就是吃准了对方不敢将自己如何。
新军的怪异,有目共睹。
他来阻拦,落在外人眼里,也是为国尽忠。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堂堂曹国公,陛下最信任的几名武将之一。
就算朱允熞是储君,没有陛下的圣旨,也奈何不得自己,更不敢杀他。
而一旦请旨,那便算是拦截成功了。
新军这幅样子,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有什么战力。
连盔甲都没有,刀剑弓箭都不装备。
这也能上前线打仗,天大的笑话。
真闹到御前,吃亏的绝对是他皇太孙。
可现在,朱允熞被加封为威武大将军,总督一切军务,有便宜行事之权,他该不会真的杀自己吧?
李景隆有些怕了。
他只是受黄子澄的请求,前来阻拦新军,可不想将自己的命搭进去啊。
但刚才一番话,说得太满。
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就此让开,那以后就真成了大明的笑话了。
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都会抬不起头来。
军中将士的眼里,更会成为一个笑柄。
这个脸,李景隆丢不起。
“末将请求与新军演练,若太孙殿下不从,末将誓死不让路。”
“好!那就别怪孤无情了。”
朱允熞脸色一沉,道:“曹国公李景隆无视军法,在大军出征之时,公然率军拦截,孤念其乃功臣之后,再三劝戒,仍不愿悔改。”
“来人,将李景隆拿下,斩首示众,为大军出征祭旗。”
话音落下,蒋瓛立即带着几名锦衣卫将李景隆抓住,绑了起来。
李景隆心中已是害怕得要死,但他回望朱允熞,又觉得对方一定是在吓唬自己。
他不敢杀我的。
一定不敢的。
若是杀了我,他也无法向陛下交差。
“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为了大明江山,李景隆何惧一死!”
李景隆高声喊道。
刷!
蒋瓛拔刀,一刀直砍而下。
刀光闪烁。
刹那间。
李景隆心胆惧裂。
完了。
这回真完了。
他真敢杀我啊?
他难道不怕陛下追罪啊?
“饶命啊!太孙殿下饶命啊!”
眼看着长刀就要砍下,李景隆原来那股不怕死的气势,突然转变。
蒋瓛的刀停在了他的脖子上,已触及肌肤。
若不是他武功高超,挥刀之时,收发自如,此际已然砍下。
李景隆战战兢兢,浑身颤抖,泪流满面,早已不复之前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