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财,便以耕读为要务,后来家道中落,迫不得已,才做起了工匠。”
“也是小时候家父常在院中摆弄农具器物,又做过活字印刷,才能靠此吃一口饭谋生。”
竟是大户人家出生?
但一般的大户人家,可不会在家中摆弄农具器物,更不会做活字印刷。
这是下人才会做的事情。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爷公子,当然是一门心思只读书的。
这个王家,有点与众不同。
朱允熞脑海中突然一道亮光闪过。
王家?王……
他连忙问道:“伱出身王家,莫是王祯的后人?”
王活印惊讶无比:“那正是家父,想不到太孙殿下还知道家父之名。”
你父亲可是能载入史册的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
还是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的发明者,历史上有数的科学家之一。
如此名人,谁还能不知呢?
“天下皆言耕读传家,朝廷又何尝不是以此两者为要务呢?”
朱允熞道:“农为立国之本,书为文明传承之载体,你父亲既重农学,写有著作,又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对印刷术有卓越贡献,孤当然知道。”
听到太孙夸赞父亲,王活印激动万分。
“你能发明铅活字,无愧是王祯之子。”朱允熞笑道:“孤今日便授你九品官职,赏银五百两,以资嘉奖。”
“还望你以后再接再励,做出更多的创造发明。”
王活印跪下重拜,泪流满面:“谢太孙殿下。”
自家道重落,沦为工匠之后,他不知吃了多少苦。
想不到,今日竟能再获官身。
“铅活字虽好,但孤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朱允熞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他令人去取一张蜡纸。
“用硬笔在蜡纸上写好字,便能做出蜡版,再将其平放在纱网下……”
他根据前世的记忆,说出了油印机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相比枪械,油印机要简单得多。
而所需的蜡纸,油墨,硬笔等等皆是齐备的。
这种简单的油印机,相对于活字印刷,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飞跃。
手压式油印机,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仍在大量中小学广泛应用。
特别是很多农村中小学,买不起成册的试卷,老师自己编题出题,然后使用手压油印机,印刷成试卷,供学生做题,考试。
前世的朱允熞,在中小学的时候,还曾在学校鼓捣过此类油印机,印刷过试卷,对它的印象极为深刻。
原理和结构都十分简单,印刷效率的提升,则是以千万倍计。
一时不可能马上造出机器,但朱允熞一边和工匠们讲述原理,制造方法,一边令人将蜡纸,纱网、油墨、硬笔等一应材料都齐备好了。
他简单的实验了一下,便印出了一页书籍来。
王活印呆滞在那里。
刚刚还在为自己发明铅活字而骄傲。
此际却是承受了巨大的打击。
相比太孙殿下发明的蜡纸油印,他的铅活字,倒像是一个笑话了。
有了油印机,还要什么铅活字呢?
太孙殿下刚才给自己嘉奖,赏银封官,多半只是看自己是王祯之子吧。
要不然,一项根本用不上的技术,哪里值得嘉奖呢?
他失落万分,怔怔出神。
朱允熞注意到王活印的神色不对,便笑道:“你的铅活字,虽然用不上,但你能发明创造出来,就很不错。”
“孤有天授眷顾,才能想出油印机。”
“如若不然,未来几百年,都会使用你所发明的铅活字。”
“孤封你官职,赏你金银,也不是因为你是王祯之子,而是你所提出的技术改进,值得孤给予重赏。”
“你无须垂头丧气,应以此为鼓励自己,钻研技术,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来。”
王活印又是羞愧,又是感动:“太孙之言,我王活印必铭记于心,日后自当勤勤勉勉,定要做出一番成就来,不负太孙厚望,不负家父之名。”
朱允熞点头,又交待工匠们早点将油压机制作出来。
相较于活字印刷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油压机的印刷成本之低,印刷效率之高,皆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