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孤让你们做的,并非简单的井田制。”
群臣皆愣住了。
并非简单的井田制?
此话何解?
难道说井田制还有复杂的?
只得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太孙,等待他做出个解释。
“其实也不能唤作井田制,孤的这个主意,和井田制其实并无半点干系。”
“只是为了方便你们理解,才给你们一个参考。”
朱允熞将自己的计划慢慢道来。
“孤的确是打算将所有田产收归国有,但这个国有却不似以往的官田,拥有土地的全部所有权。”
“而是只要其名义上的所有权。”
“实际上的生产权、经营权,皆分配给百姓,除开不得私自转让之外,十分宽松自由。”
“并且,孤也不会白要百姓的田地,而是靠赎买的方式,从百姓、地主手中尽数把田赎买回来。”
“如此一来,百姓拿到了钱,也没丢掉手中的田,只是名义上收归国有。”
“自然不会激起民怨。”
朱允熞讲得极为细致,主要还是他所讲的东西,太超脱这个时代。
必须讲得细致一些,才能让群臣百官理解。
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了……
而随着朱允熞的讲解,百官也逐渐开始理解太孙的思路,尽管还不太明白,何为名义上的所有权。
又怎么把所谓的生产权、经营权分配给百姓。
但他们也还算是听懂了太孙的想法。
主要的核心思路,就是用钱赎买田地!
“赎田的章程,在修路的时候便已有过,做的还算不错。”
“就按照上一次的章程办即可。”
“不过刚开始,步子莫要搞那么大,先就在苏州府试点,等效果出来了,再逐步推广至整个大明!”
朱允熞上一次之所以让齐王去办赎田之事。
目的其实有二。
为齐王布局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目的,还是为他心中真正的收田大业铺路!
有了齐王这个前车之鉴。
想必任何人在后面准备动手脚贪墨的时候,都得三思一下了!
但群臣百官仍是有些糊涂。
一位咨政处大臣站出来问道:“太孙,敢问这名义上的所有权作何解?”
“生产权和经营权又做何解?”
“等田地收上来之后,又该如何分配?”
朱允熞看了看这位大臣。
这倒是个做实事的,问的问题不仅关键,而且非常细节。
朱允熞自然不吝讲解。
说道:“土地,说白了无非就是一种生产资料。”
“而只要是生产资料……额……”
朱允熞看着下方群臣茫然无知的表情,不得不换了一套用词。
和他们讲这些,还是太困难了……
“说白了,土地其实就是拿来种粮食的!”
朱允熞改为大白话,说道:“百姓关心这块田到底是谁的吗?”
“其实并不是!”
“百姓真正关心的,是这块田种出来的粮食到底是谁的!”
“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老百姓直接将这块田是谁的直接等同于这块田种出来的粮食就是谁的!”
“而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两点分开!”
“名义上,这块田是属于朝廷的,但种出来的粮食,却都是属于耕种这块田的百姓!”
“并且百姓对这块田拥有完全自主的全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我大明用钱,从百姓手中把这个名义赎买回来,并用承包的方式,分配给所有百姓!”
“孤要让着大明天下,人人都可以有田耕,人人都有地可住!”
“穷者,亦有立锥之地!”
这一次,朱允熞讲得很假单,也很透彻。
群臣百官心中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太孙所制定的这个政策,其实并不损害到当下任何人的利益,反而,在这个计划当中,没有人会吃亏!
因为大明是在用实实在在的钱去赎买田地。
并且买了之后,也不同于之前的官田,百姓要耕种需要承担高额的租子还有税赋。
而是无偿的拿给百姓去耕种。
只是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这块田该怎么样,还是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