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理高于势,便是指道统大于政治,也就是天理的存在,要大于朝廷!大于官府!大于皇帝!
“殿下竟然想要削弱咱们儒家,这该如何是好?”
每一个咨政大臣都成了专门给朱允熞干苦力,分担政务的工具人!
很快,便有宫人将这些无用的奏疏全部整理到一旁,只留下了有实际意义的奏折。
但现在呢?老朱先是费尽心思,把丞相给罢免然后废除了,让文臣自此以后少了一个文官之首,少了一个权势堪比皇帝的文臣。
但在大明,百姓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能有一口陈粮吃就算不错了。
更还有制造高低差,在放水时利用这高低差,获取充足水力的优势。
“太孙如此离经叛道,实乃自取灭亡之路!天理不容!”
但现在,太孙朱允熞却给他们送上来了一个机会!
儒家自出现以来,足足千百年的时光,从汉朝以来,一直都是官方的正统学说。
而且水库除了这些作用之外。
虽说陈粮难吃些,朱允熞前世的时候,根本就没人愿意吃陈粮了。
“而是如何在太孙败下阵来之后,为我儒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劝谏的奏疏便已经是一封接着一封送了上来。
现在朱允熞竟然敢挑战儒家的权威。
但却仍是有部分地区因为旱灾又或是涝灾,导致粮食歉收。
可水力却也是大明现在最能利用的动力!大明现在新开办的许多工厂,都离不开水力的支持!
但想要修建水库,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只要有这天理在一天,他们就掌握着世间最大的话语权!在道德层面,永远无人可以质疑!
“吾等却无从反抗!”
要知道,元朝之所以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时间。
换一个人上去!
“失去了诸多特权,土改之后,甚至连不纳税的权力都没了!陛下废除丞相之位,太孙设咨政处,分摊权力,士大夫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几乎可以说是堆积如山。
而想要让粮食旱涝保收,最有用的办法,莫过于修建水库!
在干旱的时候,可以开闸放水,而在雨水过多的时候,则可以积蓄降水,让洪水不至于泛滥成灾。
心里很不是滋味。
方孝孺冷静的判断道:“自古以来,我儒家便为天下正道,这绝非殿下一人能够左右。”
这年头,农民完全就是看天吃饭,只要老天爷不给面子,那农户就没有好日子过。
“迟早是四面楚歌,不得不向我儒家低头。”
“便是皇帝想要做出任何决定,也得问询我儒家的意见!看看是否符合天理!”
才不过半天的时间而已。
一旦出现大的灾害,就只能靠着过去的陈粮勉强度日。
“皇室与士大夫同天下!”
程朱理学的大儒往往游离在政权之外。
“吾等真正要思考的,并非是如何让太孙悔过。”
“肃静!”
尽管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天理,什么是天道。
便是皇帝,也必须听从天道!要顺应天理!
水库之重要,对于大明来说,基本不需要说明,因为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便是小冰河期导致的自然灾害。
拿什么和程朱理学相提并论?!
…………
区区算学而已!
且不说这对于百姓的作用,单单是考虑到稳定的粮食收成,有助于解放更多劳动力这一点,朱允熞就必须解决。
方孝孺站了出来,制止众人纷乱不堪的争吵。
且不说修建大型水库的难度,就单单是水库配套的水渠,就已经是难度不小。
而朱允熞就更狠了。
而在门内,方孝孺同一干程朱理学的大儒汇聚在一块,神情严肃,眉头紧皱。
从而抑制君权!
只不过,这一段话,方孝孺不敢明说而已。
这样的局面,让一众士大夫无比焦急,但却又没有机会逆转。
而现在朱允熞不仅犯了元朝一样的错误,甚至还更进一步,挑战儒家作为无数年来华夏官方正统学说的地位。
这不是自己找死,又是什么?!
说到此处,方孝孺突然神情激动。
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