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激励天下士子考取功名。”
反而在国子监内变本加厉。
方孝孺此人,完全是站在士大夫的阶层出发,去考虑问题。
但这种思想又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心即理’,那岂不是说明人没有必要去追求更高的学识?
朱熹将个人的道德水准同学识水平捆绑在一起,固然有种种不好,无数弊端。
更是能稳固劳工的地位,让更多的百姓愿意成为劳工,而不认为自己轻贱。
“如此世间皆是道德之士。”
方孝孺如实答道,观其神情,竟然当真有一种据理力争之感。
朱允熞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实则已经是不满到了极点!
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大发雷霆!
而朱允熞的话,更是给方孝孺埋了一颗雷,只要敢答话,就可能被朱允熞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直接拿下!
让朱允熞感觉自己是在对着一群空气说话,心头怒气逐渐上涌,看来这些人是打算用这种方式让朱允熞服软。
但若是让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没任何关系,这岂不是更加乱套?
这也是问题所在。
“皆不可钻研圣人学问!”
儒家文化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可以超脱其上。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所有思想家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古人的权威,印证自己的权威!
“故而,殿下所言,臣无法认同!”
向朱允熞汇报了一则消息:在上次朱允熞巡视国子监之后,方孝孺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作风。
同时这种思想,也可以提高百姓的地位。
………………
而就在朱允熞不断回想着阳明心学的内容,并加之改编的时候。
说道:“殿下,臣在。”
在家耕田的百姓,在人们心中要比外出打工的百姓地位要高上几分。
朱允熞既要保证阳明心学的内容不失其意,才能说服一众儒家士子,同时也要从阳明心学的观点中,找出符合自己所需的内容。
“臣既然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便自然要让国子监焕然一新。”
朱允熞要将大明的思潮,往实用主义的方向去引导,让所有人更加关心如何发展出更实用的科技,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往里面掺杂一些别的东西。
但这也就只是一个壳子而已,里面真正的内容,朱允熞自然不会完全按照阳明心学的内容来。
“定然是鼓励天下所有读书人,奋发进取,钻研圣人学问。”
朱允熞,终于发难。
所以朱允熞将自己目标放到了阳明心学的身上。
连带着百姓,心中自然就有所顾虑。
这种事情,其实大家都在做,程朱理学是这样,阳明心学也是这样。
同时,还有这所谓的知,又是怎么一回事,该怎么知,又要朝那个方知?
这都是可以掺杂私货的地方!
这几乎是公然和朱允熞叫板了!完全没把朱允熞放在眼里!
但方孝孺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底气。
翌日。
不也没人指责他们的不对?
说白了,只要你能从圣人言论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有一套自己完善的理论,又符合当下的思想观念。
不管朱允熞说什么,他们就点头称是。
而不是凭空冒出的‘异端’。
“国子监的身上,不仅承担着教育的意义,更是为天下学府之表率!”
朱允熞很清楚,在这个时代。
朱允熞自然也无法例外。
“看来,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如果是你站在孤的位子上,你又会怎么做?!”
“继往开来。”
阳明心学,出自于儒家,天然就和儒家文化亲近,受到所有人的认同。
直接宣布取缔算学!将算学驱逐去国子监!
更是号称,国子监内,是传授圣人学问的地方,除开圣人学问,一概不得入国子监!
而科举所考的内容,更是不可能改变!
而不是站在大明的角度考虑!
不过朱允熞却可以借着复兴儒家文化的名义。
朱允熞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这是要和我作对啊?”
士大夫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