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少主在崆峒修道以来,天帝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并且知道他们近期策划的一场宿命,于是这天安排在紫薇垣相聚。
“最近你们三弟兄在崆峒修道,我大感欣慰。丰收之神,既然你名为丰收,这场策划中,甘城周边一年大旱,颗粒无收,这种开端显然是为交换之神和夺舍之神创造条件,虽然成全了他们,但是你的功劳簿上是要扣掉一分的。”天帝慈祥地看着大儿子。
“父帝,既然是修道,总得有奉献精神,凡事开头难,我当大哥的当然要挡在前头!”丰收之神坦然地说。
天帝满意地点点头。
“交换之神,在这场策划中,你的交换尚没有显山露水,虽然对一个穷秀才给与了钱财照顾,但真正的交换还没有开始,表现还算平稳,为父等待你的后续。”天帝目光盯着老二。
“是!父帝,孩儿一定努力,不负众望!”崆峒修道以来老二成熟了不少。
“夺舍之神,目前来说,在这场策划中,你是最出彩的,本来那张启被人陷害,穷途末路,不想得却是会试第一,而且被皇帝相中,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只不过因缘际会,自有定数,至于最后结果如何还未可知啊!”
“父帝所言甚是!所谓修道,就是要遵从天道!至于张启日后如何,自有天定,我左右不了任何事情!”夺舍之神慷慨陈词。
天帝点点头:“那我们就以观后续吧!”
话说这张启的文章昭告天下之后,甘城沸腾了。张启的父母收到儿子的来信,魂飞魄散,老两口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痛惜儿子尚未成家,就要走上断头台。两人整日里在家愁眉苦眼,心想儿子会不会跑回来一趟,只是这种忧伤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前来道贺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晕晕乎乎的老两口花费了几天时间才整清楚,原来儿子写的反动文章太精彩了,皇上爱惜这个人才,定他为会试的第一名,成了会元,不久之后要在京城参加殿试,大概率是要入京为官了。
刚开始,这老两口根本不相信,他们以为这是儿子逃跑之后,官家用的计策,直到前来送礼的人越来越多,甘城府尹亲自前来道贺,老头老太太才不得不相信儿子的确是得中了。
殿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只是这张启却杳无音讯。牛越知道张启兄弟是躲难去了,至于躲到何处,自然不清楚,只好让仆人先回甘城,与张启家人取得联系。
那仆人赶回甘城,将牛越得中的消息告诉王员外,王员外万分欣喜,玉凤更是喜出望外。仆人将张启的事情说了,王员外更觉神奇,这张启想必日后定能做得大官,牛越如果殿试成绩优异,日后仕途可谓是青云直上啊。王员外当下亲自去张启家告知情况,安慰张启父母不必担忧,朝廷正在四处打听张启下落,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殿试的时间是越来越近,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好多反对派认为这张启根本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只是一时脑袋发热,写下那些讽刺文章,清醒之后逃之夭夭,这样的人怎么还能委以重任?而支持张启的人怎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保全性命当然是好事,国家需要的是审时度势的人,不是铤而走险的人。甚至这件事情在朝堂之上被议论了多次,两派之间打得火热,激发了皇帝强烈的童心童趣,每日里看戏,好不热闹。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张启陪着老爷子在桃花山播种完毕,天气渐渐转热,张启的衣衫越来越与温热的天气对抗,老爷子决定进城一趟,给张启添置一身单衣,同时也去城里探探口风。
这桃花山距离城区有五十里路,而且全是山路,老爷子赶着驴车进城,中途还得住店休息一晚。
老爷子这天天刚亮就出发了,山坡的桃树已经长出了嫩叶,山里的风缓缓吹着,老爷子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儿,这乡村的土路在春天的阳光里散发着温柔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欢喜。毛驴子陪伴老爷子好多年了,已经成了老朋友,一人一驴一车成了这山村路上的别样风景。
来到红谷镇的时候,天色已经微微幽暗了。老爷子来到红谷客店门口停好毛驴车,店小二早已经跑过来招呼了。这红谷客店老爷子住了无数次,店掌柜的和老爷子早已成了朋友,两个人都是一把年纪了。
客店里面灯光昏暗,一位青衣布衫的老者迎面走来,笑嘻嘻拉过张大爷的手,两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一盘火腿,两颗蒸土豆,还有一盘子山野菜马上上了桌,熟悉的桃花酒沏了上来。两位老人啥话也不说,就这样一边喝酒一边慢慢吃菜,夜色浓得化不开了。
这小店一年也住不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