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秦长子:扶苏的帝国之路 > 第18章 人事调整和对匈奴战略

第18章 人事调整和对匈奴战略

大秦十十七年,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动。这些变动不仅关乎大秦帝国的未来走向,也牵动着无数百姓和官员的心。

在这一年,公子赢承被立为太子,这是扶苏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赢承聪明睿智,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是扶苏心中最合适的继承人选。扶苏相信,赢承将能够承担起大秦帝国的未来。

同时,相国冯去疾因年事已高辞任,他的离去让大秦帝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治国理政之才和一代贤相。冯去疾在是二朝老臣,担任过秦始皇的右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立有大功,扶苏继位后,又尽心尽力辅助,任劳任怨,可以说是对大秦忠心耿耿,为大秦的发展呕心沥血,大秦经济繁荣昌盛有他的一份功劳。然而,大秦帝国的发展不会因个人的离去而停滞。在冯去疾的推荐下,右丞相蒙恬接任相国一职。

蒙恬是一位有着卓越才能和坚定意志的官员,他在协助扶苏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筹建税务体系、协助扶苏军事改革等,这五年大秦内部能稳定并在经济取得大的发展,蒙恬的努力功不可没,他的上任,是众望所归,也是民心所愿。

而蒙恬原本担任的右丞相职位,则由左丞相冯劫接任。冯劫是一位经验丰富、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他刚正不阿,清廉,关心百姓疾苦,担任左丞相期间,协助扶苏陛下和丞相蒙恬治理国政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且在政策执行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是一位好的执行者。他的上任得到了朝廷其他大臣和百姓的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然而,最出乎大臣们意料的,是扶苏对左丞相职位的安排。他并没有选择蒙毅接任,而是任命了萧何担任左丞相。萧何出身底层,深知民间疾苦。这五年作为蒙恬的属吏,他兢兢业业,为大秦帝国的改革政策的落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扶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次官职调整,便是对萧何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奖励。

除了中央的人事变动,六大战区的将军和部分副将也进行了重新调动和安排。考虑到即将发动对匈奴的大决战,扶苏把西北战区上将军韩信调整为北部战区上将军,负责指挥对匈奴的主要战斗。

原北部战区上将军苏角被调整为南部战区上将军,负责维护南部的稳定和防御。原中部战区上将军章邯调整为西北战区上将军,负责西北地区的防御和治理。

原东北战区上将军涉间调整为关中战区上将军,负责关中的安全和稳定。原南部战区上将军蒙山调整到东北战区上将军,负责东北地区的防御和治理。

原关中战区上将军赵佗调整为中部战区上将军,负责中部地区的防御和治理。其余副将的调整,扶苏则让相国蒙恬跟太尉王离及各个战区主官协商决定。

人事安排结束后,扶苏便召集蒙恬、冯劫、萧何、王离及各个战区的上将军,共同商议对匈奴的决战计划。

扶苏陛下坐在宽敞明亮的御书房中,面前是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着大秦帝国与匈奴的边境线以及各个重要的战略要点。他眉头紧锁,深知与匈奴的决战关乎大秦的未来和边疆子民的安宁。

蒙恬、冯劫、萧何、王离等重臣以及各战区的上将军们陆续到来,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和决心。韩信、涉间、苏角、赵佗、蒙山、章邯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的到来为这场决战增添了几分胜算。

扶苏首先开口:“各位爱卿,匈奴已经统一北方草原,势力庞大,对我们大秦大国形成了威胁,前两年的小规模决战,虽然削弱了匈奴冒顿单于极有智慧和野心,他在大秦手上吃过大亏,一定会报复回来,朕不能给他机会。今日召集各位,便是要商议一个周密的决战计划,一举歼灭匈奴主力,永绝后患。”

蒙恬上前一步,指着地图上的某个位置说:“陛下,臣以为我军应从此处出击,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距离匈奴大本营较近,便于我军快速突进。”

韩信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蒙将军所言有理,但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我军若只从一处出击,恐被其分散兵力,各个击破。臣以为应兵分几路,同时出击,使匈奴无法判断我军主攻方向。”

涉间、苏角等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御书房内讨论声此起彼伏。扶苏听着各位将军的意见,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深思。他知道这场决战非同小可,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完美的计划。

除了军事战略外,萧何与王离等也针对后勤补给、民心动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强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