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朝会的顺利结束,南征孔雀帝国的决策已经尘埃落定。咸阳城外,一片辽阔的校场上,五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阵而立。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军队,身上没有沉重的铠甲,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的军装。
燧发枪,这一新时代的利器,枪前那柄锋利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一名士兵都紧握着自己的火枪,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渴望。而那一排排被马车拉着的火炮,更是展示着大秦帝国无与伦比的火器威力。
神火军,这支大秦帝国的骄傲,列队整齐,等待着着陛下的校阅。他们是大秦帝国第一支纯火器部队,也是这次南征的主力之一。他们的士气高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身穿龙袍的扶苏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身边是跟随的萧何、陈平、曹参、韩信等重臣和其他文武百官,他的目光如炬,神情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他注视着远处这支即将出征的大军,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因为他知道,这次南征不仅是对孔雀帝国的征服,更是对冷兵器时代的一次全面宣战。
纯火器部队的出征,意味着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不再是以往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而是火与铁的交响曲。这一战,将在天下面前展现出火器的凶威,重新定义战争的标准和规则。
检阅台下队伍的最前列,神火军将军卫广与其他校尉并肩而立。他们身穿笔挺的军装,腰佩锋利的宝剑,神情庄重而严肃。他们的目光坚定而锐利,紧紧地锁定在检阅台上的扶苏身上,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出征!”扶苏手执令旗,一声令下,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云霄。
将军卫广和前排其他校尉齐声应和:“出征,大秦万胜”
随即五万大军齐声应和:“出征!出征!出征!大秦万胜,”他们的声音震天响地,仿佛要将整个咸阳城都撼动。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凝聚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胜利!
随着号令的发出,大军开始缓缓开拔。马车拉着火炮,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他们踏过尘土飞扬的校场,踏上了南征的征程。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逐渐远去,但他们的誓言却在空中久久回荡:“火器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将用火与铁书写新的历史!”
扶苏目送着大军远去,这次神火军参与南征对于大秦帝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更是对火器部队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他相信这支纯火器军队在战争中一定会大放异彩。
此次南征,扶苏任命了中州战区上将军彭越为主帅。而英布、王奋、卫广则被任命为次将,彭越、英布二人是军中老将,在跟匈奴的决战及征服西域、中州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勇猛善战。
王奋是王离之子,王翦的太孙,也是皇亲国戚--扶苏的外甥,跟太子赢承是表兄弟,他是军中的翘楚,在征服中州战争中崭露头角,被扶苏和太子所看重。这些军中老将和军中翘楚的存在,无疑为南征大军增添了更多的胜算。
此外,掌握火器部队作战方式的神火军将军卫广也率领着这支精锐之师离开了咸阳,远赴中州参加南征。这支精锐的火器军队是大秦帝国的一支无敌之师,他们的加入,无疑让南征大军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随着咸阳城外那五万大军的渐渐远去,军事专用的邮驿系统也提前把大朝会的决议和任命的诏书信件马不停蹄的传递到了中州,中州都护府总督蒙山和彭越、英布、王奋这三位将军陆续接到了扶苏的决议诏令和任命,他们分别是中州的总督和中州战区的将军,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中州的安全与稳定。
蒙山,作为中州都护府的总督,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州的治理和发展。在他的治理下,中州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经济繁荣,更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驼铃声声,中州的繁荣景象吸引了大秦各地和中州以西国家势力的目光。
加上以往治理西域和征服中州等功绩,朝堂上已经传出陛下有意让文武全才的蒙山接任下一任首辅宰相的谣言。
接到扶苏坐镇后方的诏令后,蒙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要确保中州的日常政务运转顺畅,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南征提供坚实的军需后勤保障,并且要加强军事防御,以应对可能的外来威胁。
他立即召集手下的文官武将,商讨如何保障南征大军的粮草供应和后勤支援,确保南征的胜利和及南征期间中州的安全。
在商讨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后,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