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木讷的女孩呢?
是维尔汀的忠犬还是败犬?是有着小狗气味的少女,永远比不过斯奈德,只能急的在一旁做出意大利强调手势,维尔汀的后宫?
这些或有或无的头衔安插在他的头上,但是当你们真正了解这个女孩之时,你会发现……真的很傻很傻。
其实可以毫不犹豫的这么说,我写这本书的起因就是因为十四行诗。
说句实在话,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之时,我觉得十四行诗很奇怪,她木讷,她死板,她会绝对的遵守基金会给予的命令并执行,而且有些时候表达情绪支持也会显得很扭捏,让我感觉十分的别扭,身为一位生长在21世纪的少年,我不能理解她的这种行为以及想法。
有一说一深蓝对于人物的塑造真的是一绝。
但是当我真正了解十四行诗之时……我的心在痛,我听到它碎了,散落在一地,她的倒影,久久无法忘怀,迟迟不曾散去。
(以下是作者的情绪说出来的冲动之言)
当我观看第三卷的时候,十四行诗小时候的死板、不懂变通、面露平静,像是一具被他人操控的木偶,但是她依旧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去提醒着维尔汀,散发着那一道微不可查的善意。
死板的教育方式就像一把囚禁十四行诗情绪的锁链,让她压制住真实的自我,不敢表露,她并不是真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什么都不在乎,她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敏感,她也渴望着自由,至少有那么一刻,她内心动摇了。
我为这个女孩而感到惋惜……
当我看完第四卷之时,发现了她的另一面,因为维尔汀遭到基金会的不公待遇而感到愤怒,当他回过神来之时,也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失态,我看到了她对于情感懵懂的一面,在会议厅上,被康斯坦丁利用,当十四行诗察觉不对之时,他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反而是用着自己的方式以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去极力为维尔汀辩解着,但是是显得那般的苍白无力……
我看到了十四行诗无知和挣扎的一面。
玛蒂尔达为十四行诗进行占卜,让她看清了自己真正的内心。
我看到了她的坚强,十四行诗在会议厅上辩论,她为斯奈德的离去感到心痛,但也为芝加哥分部的办事不公而感到愤怒。
我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十四行诗,他或许木讷,或许不懂变通,或许只会麻木的听从这基金会所布置的命令,但我也看到了一个,内心善良,时而脆弱,但又坚定的少女。
当一切都结束之时,当众人相拥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之时……
十四行诗默默的和基金会的行动成员们站在一起,静静的注视着他们,他们在笑,他们在哭,他们在倾诉着心中的想念
十四行诗喃喃自语:“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了……”
她比任何人都关心维尔汀,她也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当重逢来临之时,那里……好像没有了她的位置。
但是当我看完第五卷之后,我沉默。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十四行诗没有遇到维尔汀,那她的一生会是怎样的呢?
在第一防线学校的洗脑下,成为基金会的行动成员,将为人类的和平而战视为一生最崇高的信仰与目标,为这个别人制定的目标而不断前进努力着,听着是不是感觉很好?
但其实这才是最残忍的地方,他就像一件又一件,随时都可以被当做消耗品的棋子,在一场又一场的任务之中,冲到最前线,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伤痛回来接受治疗,随后便再次奔向下一个任务,只会一味的听从命令,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与伤痛之中。
她会崩溃,她会哭,她会受伤,她会犹豫,但是身为棋子的她在棋手的掌控下依旧听话的遵循着自己的使命,按照棋手预想的方向前进着,最终不知在第几场任务之中被当做随时可弃的消耗品……
死在残酷的政治旋涡之中,或者在不知第几次的任务之中,身负重伤直至丧命……
这将会成为她的结局,当然了,这其中也是因为我个人对于事态的看法太过于悲观而导致的结果。
但是十四行诗遇到了维尔汀,或许她的人生能充满一些色彩,不会像悲剧那般……吧?
但我错……
第五卷,当十四行诗看到阿尔卡纳之时,第一反应是掏出术杖,将维尔汀护在身后,她或许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她从来不是一个打破纪律的人,但十四行诗还是选择这么做了。
她真的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