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就你这样的妾生子也想当官?
做梦吧!
你这辈子,最多在蔡家当个管事。”
蔡杰转过头,平静的看着蔡和道:
“不就是逐出蔡家吗?
我同意了。
从今天开始,我蔡杰便不是蔡家之人了。”
“什么?!”
蔡和一脸震惊的看着蔡杰。
他难以相信,蔡杰竟然会为了科举,放弃蔡家子弟的身份。
“蔡杰,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蔡杰淡淡道:
“我在说什么,我当然知道。
陛下开科取士,那是恩泽天下学子之举,给了天下无数读书人希望!
若一直以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你这样的蠢货就会占据朝堂,真正的人才反而会被埋没。
汉室衰微正源于此。”
“可如今有陛下这样的圣明天子在,大汉定然会再次焕发生机,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盛世!
我要的东西,蔡家给不了,天下任何诸侯都给不了,唯有陛下能给。
蔡和,你好自为之吧。
或许咱们再次见面的时候,你我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蔡杰说罢,头也不回的走出蔡家大门,没有丝毫留恋。
蔡家庶子的身份,不要也罢!
什么荆襄豪族,爷不伺候了!
他蔡杰,要用自己的实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他相信,只要科举是公平的,以自己的才华绝对不会被埋没。
相似的剧情,在天下各处上演,很多豪门庶子都涌向洛阳,参加大汉科举。
至于寒门和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
科举给了他们鱼跃龙门的希望,他们拼了性命也要试一试。
无数学子齐聚洛阳,参加朝廷的科举选拔考试。
第一次科举考试比较特殊,只分为笔试和殿试。
笔试由刘协亲自出题,分别考经学和策论。
所谓经学,便是考核学子们的才华,考他们对各类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经学的考核,可以掌握学子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的智力。
策论与经学相比,就实用很多了。
刘协会给出一些为官主政时可能遇到的事件,看看这些学子们会如何解决。
总体来说,就是一门理论考试,一门实践考试。
二者相结合,就是参加科举考生们的最终成绩。
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模式肯定会不断完善,会被刘协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等多个等级。
但第一次科举报名的人数并没有多到夸张,笔试和殿试两场考核已然足够。
刘协提出的这两门考试,也能够大致考核出一个学子的水平。
这次科举,总共有一万余名学子参加。
刘协从中选拔出两千余人,点为秀才。
给他们进入‘大汉皇家学院’与‘大汉军事学院’等官学学习的资格。
在这两千人中,又选拔出五百名举人。
这些举人,就可以直接任命为大汉的基层官吏了。
在殿试之中,又决出了科举前三甲。
卧龙先生诸葛亮,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了大汉科举的状元。
至于榜眼和探花,分别为刘协的弟子孙绍和曹家的曹植。
没错,在得知刘协开科取士后,曹植趁夜偷偷逃出许昌,来洛阳参加科举了。
曹操得知此事之后头痛欲裂,差点没气死。
现在曹操的几个儿子曹彰、曹植、曹冲都是刘协的死忠之臣。
唯有曹丕一人,愿意跟随曹操一条道走到黑。
刘协顺势推出三省六部制,将很多优秀的学子安插到六部之中。
每任命一名重要官员,刘协都会亲自检验他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