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心中都很清楚,这个所谓的大事应该就是指的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之前主要讲述的还是李世民。
不知道这位长孙皇后在其中究竟又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
这样一位贤内助,当真是求之不得。
【之后的几年时间,李世民率军南征北战扫平天下,大唐也渐渐统一,这段时间之内,长孙王妃也为李世民生育了四子三女,家中事宜也被长孙王妃打理的井井有条】
【只是伴随着李世民的军功越来越盛,和自己大哥李建成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朝堂之上的争斗同样不断】
【而在后宫之中,也正因为长孙王妃的作用,帮助李世民化解了许多次来自李建成的黑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两兄弟可以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出发之前,长孙皇后更是陪同李世民一起为府中精锐送行,毕竟这一趟谁也不知成败不知生死,好在最后有惊无险,李世民夺得皇位,长孙王妃也成为了长孙皇后】
汉武帝也是叹了一口气,若是没有这样的一位贤内助,李世民能不能成事还另当别论。
后宫之中的那些阴毒手段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就算是征战沙场的铁血男儿一不小心也会中招。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身为长孙皇后的母家,长孙家也受到了宠信,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更是成为了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李世民登基之后直接任命其为宰相】
【这份极大的荣宠没有冲昏长孙皇后的头脑,反而是让她更加谦逊有礼,更是主动提出让长孙无忌不要坐这个位置,帮助李世民打压外戚,甚至包括自己的母家】
【身为皇后,劝谏君王更是责无旁贷,而长孙皇后更能帮助李世民稳定情绪控制理智】
【帝王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始终也是一个人,总会有情绪激动做出不理智判断的时候】
【有一次在朝堂之上,魏征出言顶撞李世民,言辞十分激烈,气的李世民差点暴怒杀人】
【然而在回到后宫,长孙皇后知晓此事之后却是直接盛装接驾,恭贺李世民得遇良臣让李世民冷静了下来,更是造就了后面的一段君臣佳话,而像这样的事情同样有许多】
“又是这个魏征哈哈哈!”
始皇帝忍不住的笑道。
上苍前时提到这个人的时候就是这般说法,直言不讳时常顶撞。
这次竟然更是气的李世民差点要杀了他,还真是头铁!
要不是有长孙皇后这般劝谏,这魏征只怕有九条命也不够这么霍霍的!
看出来了,这家伙是真不怕死啊!
虽说对于社稷,对于一位贤明君主而言这样的臣子也算得上是良臣,可是谁也顶不住天天有这么一个人指着你鼻子骂。
李世民这已经算是脾气好的了!
“魏征这个人,是个能人!就是这说话的方式让人喜欢不起来,要是换上咱恐怕都忍不了这么长时间早就给他砍了!”
朱元璋也笑着说道。
“爹,您不是自比唐太宗么,这就忍不住了?”
“咱自己这么说就算了,你能这么说你爹吗?咱的藤条呢!”
朱棣一缩脖子连忙开溜,我还是赶紧回家抱老婆去!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二人,一人主内,一人主外,夫妻合力治理家国天下。再加上在长孙皇后的帮助之下,朝堂内外能人辈出,李世民也广纳谏言,最终成就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然而长孙皇后贤良淑德,却是寿数不长,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突然身患重病一病不起,年仅三十六岁就离开了人世】
【李世民惊闻噩耗悲痛万分,遵照长孙皇后遗愿依山为陵葬于其中,而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大唐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长孙皇后在的时候,即便是魏征这样的铁头娃都能被长孙皇后保下来,大臣们也是不用有什么后顾之忧纷纷谏言,李世民再择其优善着而行,大唐的政策不断补缺完善,种种条陈也不断推陈出新,国力蒸蒸日上】
【可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尽管李世民依旧贤明,可是一条真龙少了稳定他的逆鳞,官员们也都有了后顾之忧,对朝政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而最关键的是,长孙皇后离开之后,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的关系也迅速恶化】
【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以往的时候有长孙皇后这个慈爱的母亲在,李世民有什么太严苛之处长孙皇后能够及时沟通化解】
【可是现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