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田小莉兄妹俩就和大人一起起床了,夏天天热,大家都是趁着早上凉快干活,中午多休息一会儿。
现在刘新宇在村里的沙场抬沙,田守业平时跟着本家二哥田守岭干泥瓦匠干大工,没活的时候也来沙场干零活。
兄妹俩悄声出了家门,先到稻田边上的渠道沟看看,早上的龙虾都是趴在水草上睡的,红色的辨识度非常高。
网兜往虾屁股处一放,虾受到惊吓往后一退,就退到网兜里了。
碍于人小腿短,兄妹俩沿着稻田走了五条渠道沟,太阳就开始晒人了,虾就开始慢慢的退回水里了。
田小莉带着哥哥转移阵地,去村里的各处河边上转了一圈,这时候的水没有污染,芦苇荡里、荷叶、菱角叶、鸡头米边上这些背阴地方还随处可见趴着酣睡的龙虾。
田小莉两眼放光,这可是钱啊,创业基金啊。
田建军从来没注意到原来河里会有这么多龙虾,简直是惊呆了。
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地方,水域的发达,是这才八岁的小神童只靠看书想象不出来的。要不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可惜了,两个加起来十四岁的孩子,对这深水边上捉虾驾驭能力不足,暂时只能望虾兴叹。
田小莉暗暗想着要拉着爸爸一起参与捉虾大事业,目前她家可是村里独家开发商呢。
回到家称了一下早上的收获,七斤,也算是大丰收了,继续倒在缸里养着。
一天又在上午钓虾,下午学习,晚上捉癞蛤蟆中度过。
“爸,你猜我们两天捉到多少斤龙虾了?”晚饭时,田小莉兴奋的说。
“加上今天上午的,一共三十七斤了。你奶奶已经给我夸过你们了。”
田守业也没有想到能钓到这么多,他们以前都是围住一条小河,把里面的水放干,捉鱼的时候捉到龙虾,还嫌肉少给扔了呢。
“我们今天早上是在渠道沟边上捉的,没有树荫,太阳出来一晒虾就下水了。可是大河边上虾晒不到还有好多,我们俩不敢下水,够不到。”
田建军一脸惋惜的说着。
“是啊,爸,你明天早上把缸里的龙虾带去县城的鱼市卖,看多少钱一斤,要是价钱还行的话,以后早上你和我们一起捉龙虾呗。”田小莉接棒。
“那可不行,逮鱼摸虾,误了庄嫁,没听过啊?”刘新宇第一个出来反对。
“小孩子自己玩玩就行了,你别跟着瞎胡闹。”
田小莉也没多说,等到看了实在利润,就不信爸妈不心动。
说好了明天一早去卖龙虾,田小莉兄妹俩都兴奋的久久睡不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田守业将龙虾装在两个蛇皮口袋里垂在自行车大梁两边,俩孩子一起坐后座上,绑着三个铁盆和一杆秤就出发了。
骑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鱼市边上,这个点来采购的都是各饭店的买菜人员。
田小莉让田守业把车停在一个粮油店门口,让田建军看着车子,自己先和田守业去逛鱼虾摊摸行情。
感谢这个淳朴的年代,在后世,别说八岁的孩子,就是十四岁,也不敢单独放在人来人往的路边。
市场里有四家摊位上有龙虾的,大的硬壳老虾居然卖到一块钱一斤,中间的八毛,小的嫩虾就便宜了,只有六毛。这还是早上的批量价,要是零售,会更贵一些。
田小莉爷仨找个位置,按等级把虾分成三份。兄妹俩自己看着龙虾摊子,让田守业继续去市场上调查小鱼干、田螺、黄鳝、泥鳅这些的行情去了。
“大叔、大爷、大妈们,看看个大蟹黄的龙虾喽!”
田小莉这清清脆脆的吆喝,果然成了鱼市一道风景。
“丫头,你这龙虾怎么卖啊?”一个三十岁左右,老板娘模样的女人来了兴趣。
“漂亮阿姨,大的这盆一块钱,小的这盆六毛,还有这盆是八毛。”
田小莉笑眯了双眼脆生生的回答。
“哎哟,你这丫头,这还是打听过行情的呀!你认称吗?”
“我和哥哥都不认识称,但是不怕啊,阿姨您肯定认识啊,您人长得好看,肯定也会认称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遇到女人,夸年轻漂亮这是千年不变的定律。
果然女人脸上笑开了花。朝着身后大声喊了一个中年男人过来,指了指中间和小个的龙虾盆子。
“把这两盆虾称一下,看看多少斤,这些全要了。”
男人把龙虾装在带来的蛇皮袋里,各自称了一下。
“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