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最早见于葬书。《葬书》是一部专论如何选择葬地环境的著作,书中有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首次提出了明确的以藏风、得水为条件的风水概念,为后世的风水概念所传承。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张居士认为风其实就是元气和场能,水无非就是流动和变化。
一:风水流派
(一)峦头派:
(1)形势派(2)形象派(3)形法派
(二)理气派:
(1)八宅派(2)命理派(3)三合派(4)翻卦派(5)飞星派(6)五行派(7)玄空大卦派(8)九星飞泊派(9)奇门派(10)阳宅三要派(11)廿四山头派(12)星宿派(13)金锁玉关派(14)八卦派
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注意: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二: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1、二仪:指阴和阳。
2、三才:天、地、人。
3、四象:指的是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4、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
5、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6、二十四山
又称二十四路。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乾、艮、坤、巽四卦来表示。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东,酉指西,乾指西北,艮指东北,坤指西南,巽指东南,其他干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刚好十五度。
7、一卦管三山
乾管戌乾亥,坎管壬子癸,艮管丑艮寅,震管甲卯乙,巽管辰巽巳,离管丙午丁,坤管未坤申,兑管庚酉辛。合之为二十四山。
8、大运
甲子六十年为一元,一元六十年为大运。堪舆家据以定地气之衰旺。
9、子午线
即罗盘上的指针。因指针分指子、午两方,故名子午线。故宫的坐向即为子山午向,宣统皇帝属马,故张居士认为,宣统皇帝退位皆因子午相冲导致。
10、明堂
穴前平坦开阔、水聚交流的地方称之为明堂。按距离穴场的近远,又可分为小明堂、中明堂(内明堂)、大明堂(外明堂)。
11、峦头
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
12、理气
以罗盘定空间方位阴阳,并取八卦五行,飞星翻布定生克吉凶,亦即通过年运与宅、墓的坐向推算主人命运的时空因素,占测最佳选择。理气之法依据周易的原理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为四大网,比峦体专论山川形势更为抽象。明清以后,术家倾向峦头为体,理气为用,两派渐渐合流。
13、藏风
梓洛认为:所谓藏风即穴场四周形局紧密,能卫护穴庭,使不受外风侵袭而耗散“生气”。郭璞葬书有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14、聚水
指穴山前水聚成沼。堪舆家谓主生气厚蓄,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