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冬,天气就越来越冷,红阳迎来了入冬的又一场大雪。
过了腊月就是年,年关将至,大院儿里也逐渐热闹起来了,大院里一曲《乡恋》传出,姚玉玲听着这旋律,原来李老师的歌这么好听,自己熟悉的只有她每年压轴的难忘今宵,却没想她的青春也有这样美好的歌曲。
沈大夫家里分外热闹,满院子的大姑娘小媳妇围着她那,边听着曲子,边看着写春联,几个媳妇乐着笑着夸着沈大夫。
姚玉玲在窗户旁经过时,也感慨,传闻中的沈大夫,果然名不虚传,又有才华又好看,还是个医生,可去哪里找这样的,就是可惜了她的家庭背景给她带来的困扰…后面沈大夫因为父亲犯了罪的缘由,被大院一些人冷嘲热讽,怕耽误了马叔和孩子们,这才偷偷的搬走了。
哎,也是个可怜人呐……
汪新家倒是分外的热闹,听说汪新回来了,汪爸换了一堆的肉票,一看这就是姚可劲给汪新做好吃的呢。
姚妈听说了汪新回来了,让姚玉玲把新做的酥鱼和炸年糕,给汪新送过去点,姚玉玲拿着一个饭盒子往汪家走呢,却正遇到了马燕,只见马燕拿着一个小瓷盆带着盖子,也不知道装着什么好东西。
“马婶做了好吃的啊?”姚玉玲打了个招呼,每次马燕见自己不是呛几句,自己干脆主动出击。
“啊?”马燕踮着脚往汪家看呢,正好被姚玉玲叫住,转头看了看她手里的盒子:“嗯,我妈让我来送点吃的。”
姚玉玲一愣,这马燕现在看着倒是脾气挺好,咋回事,竟然这么软和了。
于是也缓了口气:“我也是,过年了嘛,还有马叔的,一会儿我给你家送去。”
马燕愣了下,点了点头:“行,那辛苦姚姨了。”
俩人居然就这么和谐的走进了汪家。
一进去,就闻到了油炸丸子和带鱼的香味,好家伙,汪爸正在厨房里忙活呢,只见桌子上满满当当的摆着刚炸出来的萝卜丝丸子,炸带鱼,还有些馒头片,油条,真是真是各色各样啊!看着让人口水直流。
姚玉玲不得不说,这以前的东西就是货真价实,记得前世的315哪次不爆出来,不是什么隔年菜了,就是科技与狠活。
好家伙,早晨吃一口新鲜的勾兑豆浆和高科技油条,中午再吃一份82年的扣肉,下午再来份小奶茶外加隔夜水果捞。没关系嘛,又活了一天,已经很厉害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80年代的东西吃的就是香!
汪爸看到姚玉玲和马燕进来,赶紧让汪新把炸好的东西给他们尝尝:“正要汪新一会儿给你们送去呢。”
汪新拿着一块丸子一边塞嘴里,一遍嘻嘻哈哈的:“艾玛,我爸做的就是好吃。”
完事又拿了块带鱼递到姚玉玲嘴边:“你尝尝,这味道绝了。”
姚玉玲下意识的直接咬了口,不得不说,真香啊!
马燕看了眼,把饭盒啪的一下放桌上:“我妈让我拿过来的饺子。”
汪新愣了下:“那谢谢马婶了。”
马燕哼了一声:“又不是给你的,给汪叔带的,行了我走了。”
汪爸听着她这就要走,赶紧从厨房伸出头来:“带点东西走啊这孩子!一会儿让汪新给你送去。”
谁知道马燕这会儿又返了回来,却是对着姚玉玲来了句:“你和郑医生的事我都听说了,没想到,你眼光还挺高。”
姚玉玲一愣:“啥?郑医生,有啥事?”
马燕疑惑的看了看她:“那天比赛大家都议论呢,听说郑医生为了你专门调过来的,你不知道?”
姚玉玲一脸的懵圈:“那不是交流学习吗?谁传的闲话?”
马燕上下打量着她:“是不是,你心里清楚。要是有了对象,就别再又吃又占的。”说完看了看姚玉玲手里的带鱼。
姚玉玲也笑了声:“又吃又占?话要讲清楚,捕风捉影的事也敢随意拿出来说?
且不说我每天两点一线的作息,就单说人家郑医生来我们这救死扶伤,还看好了马叔帮助过马婶,更是不能随便污蔑的!
就是造谣也要讲究点证据吧。马叔做事最讲究证据和事实,你是他的女儿,我看是一点没学到。”
这本也是听来的,马燕本来以为姚玉玲和那个高大上的郑医生好上了,自然不会再打汪新的主意,所以对她态度也好了些。可谁知道,刚才俩人动作这么自然又亲密,那火真是一下子就起来了。现在姚玉玲这样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