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骑砍无双,杀穿十二金钗 > 第7章 小心眼

第7章 小心眼

“你们这是逼宫!”

“臣等不敢!”

“不敢?不敢你们在干嘛?”崇平帝愤怒的说道。

“回禀陛下,老臣老迈昏庸,精力不济,于政事愈发不得力,请求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臣等,请求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崇平帝有那么一瞬间,真想容许这些大臣全都滚蛋。

但显然是不太可能。

大汉虽是崇平帝的,但总要有人替皇帝处理繁杂的政务。

没有了这些人,崇平帝就是一个空架子。

崇平帝强压内心的怒火道:“如今国事艰难,正当我君臣戮力同心,同舟共济之时,杨阁老岂忍弃朕而去?”

杨国昌老神在在、眼睑微垂,看向身后跟随他一起辞呈的大臣们,信心满满道:“陛下一心为国为民,令老臣羞愧难当,愿随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那个贾珩.....。”

杨国昌意思很明确。

不是老臣想辞职,只是那个贾珩太过盛气凌人,陛下,你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啊。

听出此话含义的崇平帝,心有不甘道:“杨国昌,你真要置贾珩于死地不可吗?他只是一个未弱冠的少年郎而已啊,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重要。

非常至要。

自陈汉承朱明,收了朱明的疆域,后因北部崛起的女真,先后夺辽东,陕西,重镇之后。

陈汉的武将,便一蹶不振,难堪大用。

历史证明了,没有了武将的制约,那文官将是何等的猖狂。

历经陈汉三十余载,文官集团终于一扫障碍,把持朝政。

即便是统领一方的武将,也大多数是文臣门下走狗。

这一切,本该是岁月静好。

只不过。

突然杀出一个贾珩来。

短短入伍几个月,这个家境贫寒的贾珩,便屡次收获奇功,从开局一个兵卒尔尔,不断向上晋升。

这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大汉地大物博,人才辈出,本没什么好奇怪的,收为己用便可。

但时任内阁首辅大臣杨国昌,在给贾珩写了一封信之后。

这一切,便发生了改变。

杨国昌在信里写道。

吾乃内阁首辅大臣杨国昌,听闻边陲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可谓是国家之幸也,府中摆下一桌薄酒,遥祝将军凯旋。

此番话虽热情,但透出一股股高高在上的姿态。

不过,身为中枢大臣的杨国昌,并没有发觉有什么不对。

甚至还觉得,此话说的有些过于热情。

还把替杨国昌写信的门客,打骂了一顿。

是的。

这封信根本就不是首辅大臣杨国昌所写,他日夜操劳国祚,怎能会为了边陲一个小人物,亲笔写信。

然,贾珩收到信,是这样回复。

“滚!”

一个字,简单明了。

好像,生怕内阁首辅大臣杨国昌,看不懂一样。

这怎能不让杨国昌怀恨在心,便暗中悄悄使绊子,非要置于此人于死地。

但没成想。

这小子,乃天神附体一般,每每打仗,便是大胜。

甚至让杨国昌一度怀疑。

雁门关的鞑靼人,是纸糊的不成。

怎么其他地方,杀一个鞑子,都十分费劲,轮到贾珩的雁门关,就能多次以多胜少,屡获奇功呢?

在任何时候。

军功都是毋庸置疑的东西,尤其是现在国难当头,一心想要中兴的崇平帝,怎可能不知道贾珩此人。

于是。

贾珩的官职,如坐火箭一般,直线上升。

直到贾珩,凭一己之力,获一等男爵之后,带领亲随,回京述职。

这就让以杨国昌为首的文臣,不能再忍了。

这小子,在边陲都如此嚣张。

要是,让他回京,那还不闹翻了天啊。

而且。

也不知是陛下太信任贾珩,还是怕自己这个爱将,被人刺杀。

既然。

下令容许贾珩,带领亲随,入京城。

此幕!

让杨国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历史上那些有名的人物,比如说,董卓,安禄山,史思明.....。

越看,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