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木勺在搅拌着煤气炉上煮的米饭。广东人不是这样煮饭的,他觉得很有意思。陈悦小时候跟母亲生活在湛江的农村小学,煮饭是用柴火的,烧火以木麻黄凋落的针叶和干果为主,湛江人叫做松毛叶和松果,家家都是小孩在周边的木麻黄树林中捡回来的,煮饭时小孩子们都帮着大人添柴看火,陈悦也不例外,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了劈柴做饭,对煮米饭是深有体会的。
张茵转过头来,对站在厨房门口的陈悦甜甜一笑。
“茵茵,你这样煮饭我第一次见。”陈悦笑着说,他又问道:“一煮下去就要搅拌了吗?”
张茵边搅拌着米饭边笑着说:“不是,等水开了才搅拌的。”
“要搅拌到什么时候?”陈悦又问。
“一直搅拌到饭熟,这样做所有米粒的受热才均匀,也不会粘锅。”张茵的动作细腻熟练。
陈悦微笑着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看着张茵在不断地搅拌着米饭,陈悦心旌摇荡,不知不觉地挪移到了张茵身后,双手轻轻地楼住她的腰。张茵的身体难以自控地颤栗了一下,她也站累了,似乎也期待着陈悦的这个举动,顺势地靠在了他的身上,小鸟依人。霎时,陈悦心头有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甜醉感。
张茵柔声细语:“陈悦,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爱情是什么?是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合成一个美丽的天使!我们现在就是这样。”
“太精辟了!”陈悦幸福地闭上了眼睛,他听见了自己的心咚咚在跳。
两人耳鬓厮磨。半晌,陈悦睁开眼睛情真意切地轻声说道:“茵茵,你真是入得厨房,出得厅堂。”
“那当然。”张茵的心里甜滋滋的。
饭快要好时,陈妈妈进厨房放点垃圾到垃圾桶。
陈悦一见母亲进来,赶紧松开了双手。张茵也羞赧了,又轻轻地推开陈悦:“你去忙你的,有饭吃时不会忘了你的。”
“遵命!”陈悦笑了一笑,退到厨房门口靠在门框上。
陈妈妈见两人都尴尬了,赶紧打圆场:“小张真是好厨艺,饭真香啊,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张茵谦虚道:“阿姨,您过奖了。”
“小张,今天真是辛苦你了。”陈妈妈说完,心事重重地走出了厨房。
陈悦亲昵的举动,让陈妈妈内心那一抹苦楚泛溢了开来,心又揪紧了,她像陈悦刮胡子时那样鼓了鼓腮,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知道张茵给陈家带来了欢乐,带来了他们没有的新意,带给了儿子爱情的甜蜜,但张茵脸上的问题让她的担心有加无减。陈妈妈觉得自己真是太为难了,要是陈父还在就好了,这个难题就可以扔给他,由他来决定。陈妈妈又想,陈父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他的态度会跟陈迪差不多。瞬间陈妈妈在心中苦笑了起来,如果陈父健在,这个难题就根本不会存在。然而,张茵好厨艺的饭菜暂时又化解了陈妈妈心头的困惑。
饭后,张茵说干活要干全套,碗也应该由她来洗。陈迪说她已辛苦很长时间了,再要站着洗碗怕对张茵的腿不好,坚持不让她洗碗。趁着陈妈妈和陈迪在收拾碗筷,陈悦将张茵拉入了自己的小房间。
陈悦的房间只有7平方米,虽然狭窄逼仄但简约舒适,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小书桌,一张靠背椅和一个小书架,房间被陈妈妈收拾得整洁干净。
陈悦微微一笑:“茵茵,不好意思,房间太小了。”
张茵温馨地回应:“古人说得好: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所以房间不用很大,舒服就可以啦。”
陈悦欣慰地点点头。
张茵的视线从房间的各个家具上一一拂过,最后落在了陈悦的小书架上。她走近书架,饶有兴味地打量着书架上的每一本书。书不是很多,除了一套四大名著外,都是陈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张茵嫣然一笑,问道:“陈悦,你还保留着中学的课本啊?”
陈悦点点头:“是的,我妈妈说中学的教科书要我等读完大学后才能处理,说怕我要参考。毕业后又懒得动它了,所以还在那。”
“阿姨说得对。”张茵笑道,“四大名著都看过啦?”
陈悦不好意思地说:“惭愧,虽然我妈妈买给我很久了,我才看过一本半,总是觉得自己的书可以慢慢看,一慢就偷懒了。”
张茵又笑了,问道:“看过哪一本半?”
陈悦说:“都是读书时看的。我看过《水浒传》,而且看过两遍,第一次看时是读初中,读高一时,语文老师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