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咏挽着陈悦的手臂,两人沿着江南大道慢慢地踱着步。路上也比来时多了很多人,往家走的人,有人举着花,有人拎着花,也有小孩蹦蹦跳跳摇着风车,还有人肩扛着桃花……更多的人是往花街去。
江南大道上既有分支的路,也有不少横街窄巷。两人不经意间见到了一家街角咖啡屋,陈悦从其临街的玻璃墙望进去,只是见到有服务员,一个客人都没有。
“周咏,我们进去喝点东西吧?”
“好。”
这家咖啡屋名叫“巴望”,门口开在小巷中。两人拐弯来到咖啡屋门前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屋檐下一人多高处挂着的一串串小红灯笼,很喜庆应节。
“除夕好!欢迎两位光临。”门口站着的一位打领结的男服务员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将他们迎入店内。
咖啡屋里的灯光不明不暗,光线恰到好处,室内环境比较优雅且极具现代感,吧台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器皿传达出了奢华与精致的气息。屋内充盈着咖啡和烘焙点心的混合香气,与其他咖啡屋不同的是,屋内不是播放轻音乐或钢琴曲,而是在播时代曲。
进到咖啡屋内,温暖至极,也没有了路上的人多吵杂和汽车喧嚣声,两人都觉得无比舒服,他们选择了一个靠路边的雅座坐了下来,欣赏着满载而归、手里拿着各式年花的人群。
侍女着装的女服务员很快就奉上了菜单,陈悦看着她问道:“小姐,你们年三十还开啊?”那个年代的女服务员最愿意听到客人对自己的称呼就是“小姐”。
女服务员微笑着说:“先生,是的。我们老板说我们咖啡屋离江南西花街近,今晚除夕是最多人逛花街的时候,而且今天又是西方的情人节,像你们这样甜蜜的情侣,逛完花街后会进来坐坐的。”
陈悦和周咏都笑笑:“原来如此。”
2月14号是西方情人节,陈悦和周咏都了解,但当时人们对这个代表爱情的瓦伦丁节(Valentine′sDay)并没有像现在这般受年轻人的宠爱和重视,商家也没有利用它来促销商品。“情人”这个词在“十年内乱”期间大多是指合法夫妻之外有非正当关系的人,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人们还多多少少残留着这个影响,这或许是当时西方情人节不被国人普遍接受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1993年,西方情人节在我国达到了一个新热潮。1994年,广州友谊剧院推出了“情人节音乐会”,这种创新使得许多城市加以模仿和推广,使西方情人节在国内拥有了浪漫色彩。自此,临近瓦伦丁节时,商家会利用这个机会大肆促销自己的商品,从而推动西方情人节在中国流行开来。
女服务员职业性地笑问:“你们现在要点什么吗?”
陈悦说:“我们先看看菜单,等会再叫你。”
“好的。”服务员离开了。
陈悦将菜单轻轻地推到周咏面前,温柔地说:“周咏,看看需要什么?别客气。”一个晚上他们几乎未停过脚步,现在陈悦舒服地坐着,又痴痴地看着青丽可人的周咏了。
周咏微微一笑,没有看菜单:“不饿,我要一杯咖啡就行了。”
“好。”陈悦笑着点点头。
……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
一首蔡国权先生的《无心快语》刚播完后,又一首新播放的歌曲传来,陈悦觉得很好听,静静地听了一会,不禁问道:“周咏,这首是什么歌?”
周咏也在谛听:“不知道,我也是第一次听。”
“好,我请教一下服务员。”陈悦招了招手,服务员又走了过来:“先生,有什么需要帮你的?”
陈悦问道:“小姐,请问这首是什么歌?”
服务员笑道:“我听老板讲过,这首歌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曲,叫做《好人一生平安》。”
陈悦点点头:“噢。谢谢你,小姐。不过,为什么这首歌的音质好像比其它歌差些?”陈悦一般是晚上在实验室才听歌的,实验室录音机的音质很一般,他原来对音乐和歌曲的音质是无所谓的,能听就行。自从给何翰制作了音箱的分频器后,受到何翰欣赏音乐的影响,他慢慢也对音质有了讲究。
服务员笑道:“我老板是北京人,她爸爸很喜欢看电视剧《渴望》,天天晚上都追这部剧,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是她爸爸用录音机录的。”
电视连续剧《渴望》是中国的第一部室内剧,1990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