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地抱怨道:“还不是那些儒生闹腾的!”
“儒生?”
秦轩心头一紧,脑海中瞬间浮现四个大字:焚书坑儒!
掐指一算,此事大约发生在几年之后。
不过这也证实了一个问题:
那些儒生自天下一统之日起,便开始做出种种令人难以容忍的行为,直至惹得皇帝忍无可忍,将其坑杀殆尽!
秦轩对儒家并无好感,
尤其是想到深受儒家熏陶的大秦太子扶苏,这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更是让他对儒家毫无兴趣。
毕竟在始皇帝驾崩后,太子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
手中掌握着三十万精锐边防军,在朝廷内部也有众多大臣支持,民间口碑亦极佳。
简直就是一副王者归来的完美开局。
身为大秦帝国显赫的长公子,竟被儒家学说迷得失去理智。
明明已揣测到先皇可能驾鹤西去,亦深知先皇断不可能下令赐死于他。
尽管蒙恬多次警示其中必有诡异,他仍决然选择自我了断。
一手好牌,硬生生被自己打得提前出局!
若非深受儒家教条束缚,怎会做出如此愚行?
面对儒生们的谏言,先皇愤懑离宫暂避实属情理之中。
倘若始皇帝预知十多年后,自己将在史书中被儒生描绘成万世唾骂的暴君,
恐怕此刻便会毫不犹豫地诛杀他们!
“儒生们又在搞什么鬼花样?”
秦轩对此并无讶异,只好奇他们又因何事掀起波澜。
始皇帝冷冷一哼,显然想起儒生便满腹怒火。
李斯压低声音禀报:“儒生们要求按周朝礼制实行分封诸侯。”
始皇帝欲施行政治集权,欲统一文字,统一思想,
诸子百家,始终是他心头难以平复的忧虑。
“分封诸侯对他们并无实际利益,一群只图虚名的家伙!”
秦轩撇嘴,眼中满是对儒生的鄙夷,
内心忍不住嘲讽:这群迂腐的儒者若专心治学该多好,偏要涉足政坛,使得学术不再纯净,甚至抛出许多天真荒谬的理论。
果真是,砖家自有其传统!
见长子对儒生们的鄙视,始皇帝不禁感到一丝宽慰。
毕竟在皇宫之内,他曾因扶苏替儒生辩护而气恼不堪。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对于这位深谙己心的儿子,越发疼爱有加。
然而,每当想到六国余孽中的反秦势力,以及暗中作祟的儒生,
“哼,总有一天朕定将他们尽数铲除!”
始皇帝忆及儒生,心中杀意涌动。
儒生凭借通晓文字,常在市井间趾高气昂,批评朝廷政令。
众多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对朝廷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自儒生的言论。
虽然皇权至高无上,但舆论却掌控在诸子百家手中。
其中,尤以鲁、齐两地的儒生最为可憎。
始皇帝甚至曾幻想,未来这些儒生是否会故意歪曲自己的形象?
“陛下莫怒,臣倒有一计,能让那些儒生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无力回天!”
秦轩眼珠一转,脑中已然酝酿出一个主意。
“哦?你有何对策?”
始皇帝威严的面容上现出饶有兴趣之色,
朝廷尚且对那些支持顽固守旧的儒生束手无策,哪有那么容易应对。
不过既然儿子说有办法,不论成败,自然都要听听。
也可借此机会考察一番。
“陛下稍待。”
秦轩起身返回内室,不久即取出一张小巧的薄片呈上。
始皇帝接过那张巴掌大小的薄片,上面布满了不识的线条,似是一种新型文字。
粗略扫视,那些奇特的线条不下百个!
仅巴掌大的薄片上记载上百字,周边还有不少空余之处。
若是紧凑书写,容纳两三百字不在话下。
若换作竹简,恐怕需数卷方能承载,且携带极为不便。
相较之下,手中这如锦帛般轻薄的物件便捷得多!
惊讶之余询问:“这是何物?”
“此乃克制诸子百家的利器,名为纸!”
秦轩自豪答道,
并未对这张疑似现代商品说明书的内容详加解释,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