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林玖这尊“真神”坐镇,加上花柚明确的q版画风方向,《荒星》项目组像是被注入了超级燃料的火箭,开发进度一日千里。?w_a~n,b!e?n`g_o^.?c/o~m*
苏万宁和他手下的程序员们,痛并快乐着。痛的是林玖的要求堪称变态,每一行代码都追求极致的效率和简洁,任何一点冗余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然后用一种“你怎么会写出这种垃圾”的眼神看着你。
快乐的是,在大神的鞭策下,他们感觉自己的技术水平每天都在突破瓶颈,以前觉得天方夜谭的功能,在林玖的手下似乎都变得合情合理。
q版小人的建模很快完成,美术组在设计各种呆萌宇航服和工具时也找到了乐趣。
当第一个穿着打着补丁的宇航服、背着小氧气瓶的二头身小人在测试场景里摇摇晃晃地跑起来时,整个办公室都发出了一阵“哇”的惊叹。
“可爱是可爱。”
苏万宁看着屏幕上那个用小短手费力地挥舞着一把不成比例的石斧,砍向一棵同样q化的树木,树木的物理反馈做得异常真实,木屑纷飞,树干摇晃:“但这个‘徒手建造’,老大,林大神,真要这么搞?”
林玖面无表情地调出一堆参数:“物理引擎已经针对q版模型优化,材质碰撞、结构稳定性计算逻辑已初步搭建。理论上,只要玩家堆叠的木头、石块符合基本的力学原理,就能建成东西。”
花柚补充道:“没错,就是要这种反差。,?·比@奇o?中~文ˉ网¥t- ;?免2£费¨@阅*?读?¥别看角色可爱,但世界是残酷的。一块石头没放稳,砸到小人的脚,那也是会掉耐久,甚至受伤的。一栋房子地基不牢,狂风一吹,该塌还得塌。”
“玩家得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个建造行为负责。”
接下来是“理智”系统。
林玖否决了那些需要大量独立渲染的复杂幻觉。
“用氛围和暗示。”
林玖的方案简单粗暴:“理智值降低,环境音效会逐渐诡异,视野边缘出现扭曲的暗角,q版小人的表情会变得惊恐,动作迟缓。”
“偶尔出现一些快速闪过的、无法看清的黑影体积,或者突然响起的、无法辨别来源的低语,成本低,效果直接。”
花柚点头:“很好,就是要这种‘自己吓自己’的感觉,玩家的想象力才是最恐怖的。”
至于被林玖打回重做的“动态菌毯生态系统”,策划组在荣咸的带领下,熬了几个通宵,结合林玖给出的几个核心算法思路,硬是弄出了一个简化但可行的版本。
菌毯的蔓延速度、吞噬逻辑、对环境的细微影响,都有了明确的参数和触发条件。
虽然离“生物学博士论文”还远,但至少不再是“它会自己长”的废话了。D完:?本@`^神;站` /最(新/·¥章@?a节~:更t\新(?e快o
“先做小范围的生态区块。”林玖扫了一眼新方案,“测试其稳定性与服务器负载,验证可行后再考虑大尺度应用。”
科技树也从花柚最初那个简陋的框架,逐渐枝繁叶茂起来。
每一个科技节点的解锁,都需要玩家在游戏中达成特定的条件,比如采集到某种稀有矿石,或者成功抵御一次小型星兽的袭击。
而解锁的科技,会直接反馈到q版小人的建造能力和生存工具上。
比如,从石器时代进化到能制造简陋金属工具,小人砍树挖矿的效率会肉眼可见地提升。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
这天,苏万宁带着浓重的黑眼圈,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在项目组晨会上宣布:“各位!经过林玖大神和我们技术部全体同仁的爆肝奋战,《荒星》的核心框架终于搭成了,我们现在有一个初步可玩的内部测试版本了!”
办公室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
花柚调出了一个演示画面。
屏幕上,一片风格原始却细节丰富的荒星地貌展开,十几个q版小人在其中活动。
有的小人正嘿咻嘿咻地用小短腿搬运木材,搭建一个歪歪扭扭的小木屋;有的小人则围着一堆篝火,笨拙地尝试烤着什么不知名的外星小动物。
远处,还有两个小人似乎发生了争执,正用手里的工具(看上去像木棍)互相“友好”地戳来戳去,头上冒着可爱的怒气符号。
尽管画面还很粗糙,贴图也有些简陋,但那种从零开始,在未知星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