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魏佳.小玉,出生于雍正5年,1727年,我比乾隆帝小十六岁,我是他的小萝莉,他是我的好大叔,是我的欧巴。
我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也是他的最后一任皇后,我也是清朝第一位汉族的皇后。我是为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代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我很厉害吧?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白白送给我的,其实不然,都是我一路努力,奋斗,拿自己当生育机器,换来的。很是辛苦,但值得。
我是嘉庆帝的生母,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为满洲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我本是汉族女子,姓魏。抬入满洲镶黄旗后,按照习俗,在本姓后加个“佳”字,也算从汉族升级到满族。
我和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德苑一样,我们都是包衣人出生,我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二位出生包衣人的皇后。
我们都是包衣人逆袭成功的典型案例,虽说包衣人地位低,只能做服务类,伺候人的工作。但只要自己够努力,够用心,照样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照样成为主子,成为被伺候,被人羡慕的对象。
在雍乾时期,我们魏家也算是标准的内务府中等官僚家族,我的曾祖父名叫嗣兴,任护军校,我的祖父名叫武世宜,是内务府总管。
这个总管可不是什么太监大总管,内务府的男人不用被咔嚓一刀的,还是完整的男子,否则我爸怎么来的?可不是垃圾桶旁边捡来的。
到了我祖父这一辈,我们家己经拥有一定的门第,我的祖母和母亲在雍正元年册立皇后并册封妃嫔时,曾担任宣册宝文女官。
能担任宣册宝文女官,都是需要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的背景,中等以上官员家的女眷。
不过,说完这些,我心里有点虚,我们这样的家庭,在后宫嫔妃里只能算是很一般,不过做人么,胆子要大,吹嘘吹嘘又不会死人,对吧?
入宫时节雨纷纷,路上秀女欲断魂。
很多秀女在进宫参选那一刻,都是忐忑不安,我就不同了,我知道自己入宫是要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我都有着自己的规划,我是个目标性很强的女人。
小小紫禁城,大大乾隆帝,统统给我拿下。
我家因其隶属内务府,所以我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的宫,一年一次,不用象八旗女子,三年等一次,等到她们在进宫,早就没机会了。
乾隆8年的那场选秀,可能是我时运不佳,我并没有脱颖而出。我连最低的答应,我都没有捞到,而是被分配到孝贤皇后的宫里做宫女。
但我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如果只是做个小小的答应,还不如在皇后宫里做个宫女,还能经常见到乾隆皇帝,只要能见到皇帝,那么有的是机会。
做为皇后的小宫女,我首先要服务好自己的主子,讨好自己的主子,她一开心,后边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从小就读书,事事尽心,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才有才女的称号。我的一双小脚,肤如凝脂,身材姣好,走起路来如同神女下凡。
我把自己的这些特色发挥到极致,再用其他小机会,给来皇后宫里的乾隆皇帝抛抛媚眼。端茶倒水经过乾隆的时候,在肢体上小小的接触。似有似无,男人都是这样,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
皇后也是聪明人,一看我和乾隆的心投意合,自然也就成全我们,成全了我们,也就是等于成全了她自己。
乾隆1.年,1745年,我被封为魏贵人,同年晋为令嫔。
“令”对应的满文,意为“聪明的,睿智的”。可见,我的好老公乾隆对我的认可,这个封号也把我的特质描述的简单而真实。
是的,我魏佳氏就是个聪明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乾隆见了挪不动步子的女生。
不过,我知道这个只是我小小的开始,在这后宫里,没有个妃位和儿子傍身,一切都会是过眼烟云,革命尚未成功,小令嫔还需要努力。
乾隆13年,1748年,晋为令妃。
在拿下妃位后,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定的目标太小,这后宫里,当朝,前朝的妃子也是多如巴厘岛海里的黑海豚,多了就不会让人去珍惜。而且,作为妃子,我并没有存到任何的存款,看看皇后娘娘,在瑞士银行里居然有1.个小目标。
于是,修改自己的目标,成为皇后,才是我应该定的目标,出发吧,令妃娘娘。
乾隆16年,1751年,我那可怜,还没从我这里享受过什么大富大贵的父亲,挂了。我的好老公看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