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回到十多年前。
王晨宇,是柳澌蕙高中时同届不同班的同学,王晨宇是一班,柳澌蕙是四班。每次全市几个高中的考试,总会排名次,按照当时他俩的成绩,名字总是不相上下。俩人的认识,也起源于这不相上下的排名。有一次看成绩的时候,俩人正好排名相邻,又刚好都挤在那儿看,就这么认识了。柳澌蕙第一眼看这个男生的时候,觉得他应该是腼腆不多话的人,后来的相处,这人也的确不多话,但不多话的同时就是心思重、好多事儿自己压在心里。
那个年代,还没有到后来的进城热潮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从乡镇的初中毕业之后,就要独自到市里来上高中。王晨宇就是作为尖子生从乡镇来市里的,他个头186、皮肤比城里孩子看起来黑了不少,精瘦精瘦的,一看就是经常干活儿的肌肉线条。除了话不多,他的兴趣爱好倒不少,足球、篮球每场他都在,很多校园活动也都有他,当时热衷各种活动的柳澌蕙就常常能见到他。
当时的两人一定都有要进一步相处的意思,所以经常互相借抄题、看书、组织球赛等等频繁接触。王晨宇所在班级和柳澌蕙所在班级打比赛的时候,柳澌蕙就成了班级的叛徒,一边喊着四班加油,一边又喊着王晨宇加油你最棒,自己班里的男生可没少说她重色轻友。不过人缘好的底子不至于让她众叛亲离。
俩人就越来越黏糊了。哪怕王晨宇是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民宅,每晚也都要先送柳澌蕙回家自己再回来。整个高二,俩个又瘦又高还挺养眼的这么一对人,成了校园里议论的焦点。高三分了文理科之后,王晨宇选了理科、柳澌蕙选了文科。俩人省吃俭用买了两辆自行车,每每放学,俩人就骑着自行车在众多步行的同学间穿梭而过,还要一手扶车把、一手彼此牵着;没课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到郊外撒欢透风……
和风梧桐下,两个白衬衫少年就这么在人群中穿过,引来一众起哄声和羡慕声,有同学说好配,有同学说学习好真是啥都好。对,很多人羡慕不来。
于是纵观柳澌蕙初中到高中,就会发现,初中时候的柳澌蕙是个大姐大、小混混,而高中时候的柳澌蕙,有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不顾老师多次警告、不顾奶奶苦口婆心,还与男生谈恋爱的早恋问题女孩儿。当然,为他们挡下更多议论的,是俩人还不错的成绩。
不过,要说谈恋爱完全不耽误学习,那是扯淡,柳澌蕙和王晨宇的成绩,靠晚上各自熬夜学习一直保持着,高三开始发力拼了的同学,就有一些冲到了他们前面。不过俩人的目标仍然一致,柳澌蕙要考到bj去,看看父亲这么多年不管她究竟在干嘛;王晨宇则是决定了要跟着柳澌蕙。
高考结束之后,俩人估算了彼此的分数,上bj的那所大学都是够的,所以就填报了同一所大学,并且连最后的志愿都填成了一样的甫岳市的这所大学。因为不管走或留下,俩人都计划在一起。
后来的录取和上学都是顺利的,王晨宇在信息技术专业,柳澌蕙在传媒专业,俩人一起从甫岳市出发,临走前柳澌蕙为俩人新购置了衣服等等,王晨宇则用打工的钱给俩人买了学生车票。
柳澌蕙说,她那时候从来没觉得给俩人一起买东西会对王晨宇造成那么大的心里负担,并且问题是,他从来表现出来的都是感谢和接受,并没有表达出压力的情绪来。后来的变故,也只能算自己察觉太晚。
王晨宇,作为村里第一个能到bj上大学的孩子,不光全家人,全村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这真是老天爷保佑、祖宗显灵般的恩赐。平常农家拿不出太多太好的东西为孩子准备,只给了钱让孩子自己买个行李箱。不过王晨宇也懂事,没给家里要什么,暑假时候就一直在打工,吃苦耐劳攒了些。一到大学熟悉了环境之后又开始兼职打工。
柳澌蕙欣赏这样自立独立的人。对于近乎独自长大的她来说,这样的人是靠得住的。在柳澌蕙入学后,柳增年到学校看望过几次,每一次带一堆东西,又匆匆的离开,期间也见过和女儿经常在一起的王晨宇。三人有那么一两次在一起吃饭的经历,这都是王晨宇劝说柳澌蕙的结果。
依着柳澌蕙当时对父亲情况的不了解,一直还处于对父亲的冷淡和怨恨中。是王晨宇一遍遍的,让他理解上一辈的不容易,理解在外讨生活的不容易。慢慢的,柳澌蕙也觉得跟自己爹较劲儿挺没意思的,也就缓和了。
王晨宇学信息技术,柳增年当年也学这个,一老一少在专业方面总能聊得来,柳澌蕙看到这样的局面,自然乐得其中了,也更加认定了王晨宇。按照柳增